
谓日去其华伪以归于纯朴无为。引申指尽可能节省或谦抑。《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汉 张衡 《东京赋》:“是以西匠营宫,目翫 阿房 。规摹踰溢,不度不臧。损之又损之,然尚过於 周 堂。”《晋书·宣帝纪》:“帝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恒戒子弟曰:‘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旧唐书·后妃传上·贤妃徐氏》:“北闕初建,南营 翠微 ,曾未逾时, 玉华 创制。虽復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
"损之又损"是源自道家哲学思想的成语,其核心内涵指通过持续减损达到极致状态。该词汇包含三层递进含义:
一、本源释义 出自《庄子·知北游》,原文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教导:"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此处"损"指摈除外在的骄气与多欲,通过持续内省修养达到道家推崇的"无为"境界。汉代河上公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时强调:"损之者,谓损情欲也;又损之者,谓渐去之也"(来源:汉典网)。
二、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主要承载两种引申义:
三、语言学特征 该成语属于ABCB式重叠结构,通过"又"字强化动作的持续性。在语法功能上多作谓语或定语,常见于书面语体。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其规范用法为"原指不断去除外在浮华,现多指自我修养的深化过程"(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
四、应用场景 适用于哲学讨论、个人修养、艺术创作等领域。如宋代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论及治学:"须是损之又损,方能见得道理精微处",强调学术研究的去伪存真(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损之又损”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语,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核心释义
本义指通过不断减少外在修饰和主观欲念,最终达到无为境界。出自《庄子·知北游》的“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以及《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引申含义
常见误读
需注意与“双方互相损害”的解释区分。虽然个别网页提到类似“恶性循环”的解读,但权威典籍和主流辞书均未支持此说法,可能是对成语结构的误判。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个人修养(如“他功成名就后仍损之又损”),或文学作品中体现道家思想(如“损之又损,方见本心”)。
败殁八则笔墨官司闭锁惩示澄雪处分萃蔡村驿戴天当道髧右独王额支繁匿凡韵负恩干符坤珍感逝山阳广土众民挥汗成雨回炉复帐酱坊加农炮羁苦寖薄基准戄然举迹鞠迳趷蹋孔雀礼服林隈留后龙雏镂象陆运黾敏秘恡难耐偏殿浅语穷乡僻壤铨总桑土之防生花圣武石师失心守财奴谇帚德耡锁心所缘天尽头恸恨退磨五车香鱼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