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日去其华伪以归于纯朴无为。引申指尽可能节省或谦抑。《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汉 张衡 《东京赋》:“是以西匠营宫,目翫 阿房 。规摹踰溢,不度不臧。损之又损之,然尚过於 周 堂。”《晋书·宣帝纪》:“帝勋德日盛,而谦恭愈甚……恒戒子弟曰:‘盛满者道家之所忌,四时犹有推移,吾何德以堪之。损之又损之,庶可以免乎!’”《旧唐书·后妃传上·贤妃徐氏》:“北闕初建,南营 翠微 ,曾未逾时, 玉华 创制。虽復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
“损之又损”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语,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核心释义
本义指通过不断减少外在修饰和主观欲念,最终达到无为境界。出自《庄子·知北游》的“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以及《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引申含义
常见误读
需注意与“双方互相损害”的解释区分。虽然个别网页提到类似“恶性循环”的解读,但权威典籍和主流辞书均未支持此说法,可能是对成语结构的误判。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个人修养(如“他功成名就后仍损之又损”),或文学作品中体现道家思想(如“损之又损,方见本心”)。
「损之又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因为不断损失,导致更多的损失。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损」、「之」、「又」和「损」四个字。其中,「损」的部首是「⺆」,总共有7画;「之」的部首是「⺮」,总共有4画;「又」的部首是「又」,总共有2画;「损」的部首是「⺆」,总共有7画。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
成语「损之又损」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損之又損」。
在古时候,「损之又损」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意思基本保持一致。古代人们认为,不断的损失会导致更大的损失,这是一种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保护好已有的财物或价值。
以下是一个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损之又损」这个成语的用法:
在战争中,如果一个国家不停地消耗军事力量而不得到任何实质性结果,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损之又损」。
「损之又损」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损失」、「又损」等。
与「损之又损」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吃亏上当」、「得不偿失」等,可以形容因为损失过多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与「损之又损」意思相反的成语有「收获满满」、「得寸进尺」等,可以形容因为得到了一些好处,而进一步获取更多的利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