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 魏 嵇康 、 吕安 被 司马昭 杀害,其友 向秀 过 嵇 旧居 山阳 ,闻邻人笛声,怀念亡友感音而叹,为撰《思旧赋》。见《晋书·向秀传》。后以“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 姚锡钧 《怀人》诗之七:“共言 元叔 一悽然,感逝 山阳 记昔年。”
“感逝山阳”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该成语表示对亡友的深切哀念,特指向秀因嵇康、吕安被害而触景生情的典故。其核心情感是“对逝者的追怀”,而非普通离别之情。
历史典故
源自《晋书·向秀传》:三国时期,嵇康与吕安因反对司马昭被处决。好友向秀途经嵇康旧居山阳(今河南焦作)时,听到邻人笛声,悲从中来,写下《思旧赋》悼念亡友。后世遂以“感逝山阳”代指此类哀思。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故友的怀念,例如清代姚锡钧《怀人》诗:“共言元叔一悽然,感逝山阳记昔年”。现代语境中,常见于追忆逝去友人的挽联、悼文等庄重场合。
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释义(如)将其泛化为“离别伤感”,但据典故本义,该成语特指“因死亡而产生的哀念”,强调天人永隔的悲痛,与普通离别有本质区别。
此成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知音悼亡”的厚重情感,使用时应紧扣历史典故,避免泛化。其文学意象常与“闻笛赋”“山阳笛声”等典故关联,形成悼亡书写的符号体系。
感逝山阳是一个出自中国传统文学的诗句,意思是感叹山阳的壮丽景色而离去。它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和离别的留恋之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感逝山阳的拆分部首是【心】,笔画总数为13画。
来源:感逝山阳这个词来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出塞》一诗,在这首诗中,他用“感逝”描绘了辽阔的山阳风景,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繁体:感逝山阳的繁体字为「感逝山陽」。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感逝山阳的基本字形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例句:在这个美丽的景色面前,我不禁大声感叹:“感逝山阳啊!”
组词:感叹、山景、阳光、离去、留恋
近义词:怀念、留恋、赞叹、感慨
反义词:遗忘、冷漠、厌倦、不关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