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博鬻的意思、博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博鬻的解释

换取。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士庶之家,出其平日珠玉玩好,妆具环珮,锦绣衣衾,日陈于 天津桥 市中,惟博鬻升合米豆,以救朝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中“博鬻”为古汉语复合词,需分释其义。“博”本义指大通(《说文解字》),《礼记·学记》引申为“换取”;“鬻”初见于西周金文,本义为“卖”,《国语·齐语》载“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贱鬻贵”。二字组合后,“博鬻”特指通过广泛交易或交换获取利益的行为,如《盐铁论·本议》所述“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万物不得博鬻”。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已罕用。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三版)将其归入经济类术语,释义为“大量买卖的交易活动”。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官营商业行为,常与“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并提。

网络扩展解释

“博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该词由“博”和“鬻”组合而成:

    • 博:本义为“大”,引申为“换取、交换”,如《原君》中“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即用牺牲他人利益换取私利。
    • 鬻:意为“卖、出售”,如“卖官鬻爵”。
      合起来表示通过交易或交换获取某物,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贸易或利益交换场景。
  2. 语境用法
    多含贬义色彩,例如:

    • 黄宗羲《原君》批判统治者“屠毒天下之肝脑……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暗指通过剥削换取私利。
    • 可指代以物易物的行为,如“博易(贸易)”“博征(以物代税)”等经济形式。
  3. 相关词汇
    类似结构如“博名”(换取名声)、“博换”(交换),均体现“博”的“换取”核心义项。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古文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及情感倾向。

别人正在浏览...

抱恩饱经忧患奔牛坝标度飙腾博约不耻参候参秽曹牟嘲唱呈辞尘笼迟欠邨民村谣黨莽丹旒打盘脚打折扣东织燔鱼剸蛇分隶高楼沟渠瞽漏假马激发救倾伎懩窭囏拉杆子拉钩来去匆匆零下流星雨轮箘蒙昧无知偏惰蒲越千秋宴绮绘三不祥上浮摄弓十二峰霜衣水净鹅飞水牛过河枢纽素分茶踏踘桃槐踏晓铁板钉钉徒卫王都微纤五雉险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