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刑狱的佐贰官。 元 揭傒斯 《送族子时益赴南康主簿序》:“郡太守 赵公 ,余亦尝接言论于朝,好古博雅,贤守也。其佐幕则一君为元僚,一君以宪掾起家,廉直明慎,贤佐也。”
“宪掾”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职责与刑狱事务相关。根据现有资料,其含义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宪掾是古代掌管刑狱的佐贰官(即副职官员),属于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司法辅助职位。其职能可能涉及案件审理、法律文书处理等司法辅助工作。
历史背景
元代文献《送族子时益赴南康主簿序》中记载了宪掾的存在,文中提到担任此职者需具备“廉直明慎”的品质,并作为“贤佐”辅助主官,说明该职位对任职者的道德与能力有较高要求。
词源解析
需注意:现有资料权威性较低,且缺乏更详实的朝代沿革记录。建议结合《元史·职官志》等正史文献进一步考证其具体职级与职能范围。
宪掾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它指的是古代法官、官员。下面将从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面来解释它的意思。
宪掾是由宀(宝盖)和攵(古代的刑罚符号,表示行为)组成的。宀作为部首,表示与居住、屋顶等相关的概念,攵表示行为。它的总笔画数为14。
《宪掾》一词最早见于《列子·齐物论》,意为“刑徒”。后来逐渐演变为指古代执法官员或官吏。
宪掾的繁体为「憲掾」。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宪掾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宪可以写为「憲」,而掾可以写为「馅」或「堧」。
他的表现令法庭上的宪掾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宪衡、宪司、掾史
官员、法官、审判员
囚犯、犯人、刑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