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乏。《吕氏春秋·知分》:“天固有衰嗛废伏,有盛盈蚠息;人亦有困穷屈匱,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
“屈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ū kuì,其基本含义是缺乏,主要用于描述资源、能力或条件不足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知分》:“天固有衰嗛废伏,有盛盈蚠息;人亦有困穷屈匱,有充实达遂。” 此处“屈匮”与“充实达遂”形成对比,强调自然与人生的盈亏规律。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如描述经济、物资短缺等问题。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吕氏春秋》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屈匮》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为“不甘心屈服、心有不甘”。表示不愿意屈服、不满足于现状的意思。
《屈匮》由“屮”和“匚”两个部首组成。屮部表示植物的象形,联系到“屈”字中的弯曲含义;匚部表示匣子,形声兼任字义。共有10个笔画。
《屈匮》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咸饮玉匮”。匮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因此引申为尊贵、珍贵的物品。后来,《屈匮》的含义演变为不甘心、不屈服。
繁体字为「屈匱」。
在古时候,「屈匮」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屈”字采用了更加弯曲的形状,而“匮”字的“人”部分被写作了“匚”,整体呈现出古朴的风格。
1. 他虽然经历了困难,但始终屈匮不休。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屈匮退缩。
屈服、******、屈从、匮乏、匮竭
不甘、不服、顽强、固执、倔强
屈从、顺从、甘心、满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