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睢盱的意思、睢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睢盱的解釋

(1).渾樸貌。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鴻荒樸略,厥狀睢盱。” 唐 柳宗元 《懲咎賦》:“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駁詭而懷私。”

(2).睜眼仰視貌。 漢 張衡 《西京賦》:“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唐 柳宗元 《铙歌鼓吹曲·東蠻》:“睢盱萬狀乖,咿嗢九譯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孫文定》:“道遇一長人如方相狀,目睢盱可畏,直前欲搏之。” 章炳麟 《總同盟罷工論序》:“一國罷工,他國睢盱而起,亦無憂于外患,如是則政府崩,豪民潰,階級堕,資用散,生分均,而天下始玄同矣。”

(3).喜悅貌。《易·豫》“盱豫悔” 唐 孔穎達 疏:“盱,謂睢盱。睢盱者,喜説之貌。” 宋 蘇轼 《浣溪沙·徐州石潭謝雨》詞:“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緑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清 錢謙益 《中秋夜餞馮爾赓使君》詩之八:“天王本聖明,臣工自睢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睢盱的漢語詞典釋義

“睢盱”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睢”與“盱”二字組成,其含義需結合字形、字源及文獻用例綜合考釋:

一、單字釋義

  1. 睢(suī)

    • 本義:仰目視貌。《說文解字·目部》:“睢,仰目也。從目,隹聲。”指張目仰視之态。
    • 引申義:
      • 恣意、放縱。如《莊子·大宗師》“睢睢盱盱”注:“跋扈之貌,言人驕縱不拘禮法。”
      • 地名用字。如“睢水”(古河流名)、“睢陽”(古地名)。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第7卷,第1286頁;《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

  2. 盱(xū)

    • 本義:張目直視。《說文解字·目部》:“盱,張目也。從目,于聲。”
    • 引申義:
      • 擴大、觀察。如《周易·豫卦》“盱豫”注:“盱謂睢盱,喜悅之貌。”
      • 憂慮。通“籲”,如《詩經》“雲何盱矣”表憂歎。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1054頁;《說文解字通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二、複合詞“睢盱”的釋義

“睢盱”二字連用,常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核心含義為“張目仰視,神态跋扈或質樸”,具體分兩類:

  1. 驕縱狂妄貌

    • 《莊子·寓言》:“睢睢盱盱,而誰與居?” 郭象注:“睢盱,跋扈之态,言人傲慢難親近。”
    • 漢·王逸《楚辭章句》:“睢盱,乖戾貌也。”

      來源:《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2年);《楚辭補注》(中華書局,2015年)。

  2. 質樸無知貌

    • 《周易·豫卦》“盱豫”疏:“盱謂睢盱,睢盱者,喜說之貌……質樸之人,無修飾也。”
    • 唐·柳宗元《铙歌鼓吹曲》:“睢盱萬狀乖,咿嗢九譯重。” 形容民衆質樸未開化之态。

      來源:《周易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

三、文化延伸

“睢盱”在古文獻中常與原始宗教或民俗關聯。如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描寫壁畫鬼神“睢盱而幽藹”,形容其瞪目凝視之狀,反映古人通過誇張神态表達神秘力量。後世亦用于描述民間信仰中的神祇形象(如社火、傩戲面具),凸顯其粗犷原始的特質。

來源:《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中國民俗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總結

“睢盱”一詞兼具“仰視之态” 與“性情表現” 雙重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睢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suī xū,主要包含以下三種含義:

  1. 渾樸貌
    形容原始質樸、未經雕琢的狀态。例如漢代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中“鴻荒樸略,厥狀睢盱”,即描繪遠古混沌、質樸的景象。

  2. 睜眼仰視貌
    指睜大眼睛向上看,常帶有傲慢或驚視的意味。如張衡《西京賦》中“睢盱拔扈”,形容武士瞪目跋扈之态;柳宗元《铙歌鼓吹曲》中“睢盱萬狀乖”則表現異族使者仰視的怪異神情。

  3. 喜悅貌
    源自《易經》中“盱豫悔”的注解,唐代孔穎達解釋“睢盱”為“喜說(悅)之貌”。蘇轼詞“黃童白叟聚睢盱”即描繪百姓歡聚的喜悅場景。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鞭影避雷針薄晚不第不入俗彩缯殘渣餘孽暢毂齒齯持勝叢殘大飯店訛言謊語墳花膚浸宮鬓光靈還好航模含詠黑風鶴扇槐花回去壺罍牋簡交攻進任捐軀殉國涓選攫奪均攤空潭立談之間留事論端輪指蠻方孟冬目無法紀弄器跑警報拼綴遷換趫健啓動卿卿圈占盛放神巧受雇庶長屬觀鐵腥退責土圞兒無憀險囏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