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微俸的意思、微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微俸的解释

菲薄的俸禄。《南齐书·明帝纪》:“日者百司耆齿,许以自陈,东西二省,犹沾微俸。” 唐 姚合 《寄陆浑县尉李景先》诗:“微俸还同请,唯君独自闲。” 宋 陆游 《冬日出游十韵》:“阶官有微俸,醉髮任鬅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微俸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微”和“俸”两部分构成,专指微薄的俸禄或薪俸,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吏或公职人员的低收入状态。以下从词义、用法及文化背景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 本义为细小、轻微(《说文解字》:“微,隐行也”),引申为“少、薄”。
    • 在“微俸”中强调俸禄的稀少、菲薄,暗含经济拮据之意。
    • 指官吏的薪金(《玉篇》:“俸,禄也”),源自古代官僚体系的固定收入制度。
    • 如《宋史·职官志》载:“诸州司户参军,月俸十千”,对比高官厚禄,“微俸”特指底层官吏收入。
  1. 整体词义

    • “微俸”即数额极少的俸禄,多用于形容古代低级官吏或清贫文人的经济状况,隐含生活清苦、社会地位不高的意味。

二、用法与语境

  1. 历史文献用例

    •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借农民疾苦暗喻自身:“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其“三百石”在当时实属微俸。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描写寒儒:“微俸不足以养妻子”,凸显文人贫窘。
  2. 情感色彩

    • 含自谦或同情之意。如官员自称“仰赖微俸”以示清廉;文学作品中则多抒写底层官吏的艰辛,如杜甫“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无奈。

三、文化背景

古代俸禄制度中,“微俸”现象普遍存在于九品以下官吏中。例如: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义“微俸”为“微薄的俸禄”,引《宋史》及明清笔记佐证。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强调其与“厚禄”相对,多见于史书及诗文。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标注“俸”为官吏薪给,“微俸”属复合词,具时代性。


五、近义词辨析

词语 差异点 例句
薄俸 侧重“厚度不足”,与“微俸”互通 “位卑薄俸难自持”
寒俸 强调清贫感,文学色彩更强 “寒俸虽微,犹胜乞食”
厚禄 反义词,指高额俸禄 “厚禄高官,人所共趋”

“微俸”是承载古代官僚制度与民生疾苦的文化语词,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体现经济状态与社会身份的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微俸”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i fèng,其核心含义是“菲薄的俸禄”。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微俸”指官员或公职人员领取的数额较少的薪俸,带有谦称或客观描述的性质。例如《南齐书·明帝纪》中记载“东西二省,犹沾微俸”,即指官员俸禄微薄。

  2. 字义分解

    • 微:本义为“细小、轻微”,引申为“菲薄、不足”。
    • 俸:指官吏的薪水,即“俸禄”。
      二字组合后,强调俸禄的微薄属性。
  3. 古籍例证

    • 唐代姚合《寄陆浑县尉李景先》诗:“微俸还同请,唯君独自闲。”
    • 宋代陆游《冬日出游十韵》:“阶官有微俸,醉髮任鬅鬙。”
      这些诗句均以“微俸”描述官员清贫的生活状态。
  4. 使用语境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讨论中,表达对低薪阶层的描述或自谦。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古籍数据库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帮挈碑板笔耕砚田逼耸博观冲闇地埒贰问抚顺勾讫骨贝桓碑缓期诲戒昏逆浑舍简试惊传捐残去杀攫噬菌蟪口筭狂孽两誉连笮梨蕊倮露罗马教廷敏辨尼居泥下潜珪撇闪频句潜躲气禀清清冷冷勤任胠橐让走砂轮山伐射覆神口时丰失窃释险时议耍单儿梳扫娑拖贪陵跳塔轮铡讬贸秃鹙王侯孙我醉欲眠无儤五馆香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