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榆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地榆》。
酸赭(suān zhě)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指一种天然的红色矿物颜料或染料,即赭石(赤铁矿)。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酸赭指天然形成的红色土石(赭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₂O₃),常用于古代绘画、染色或入药。
字义拆解:
《山海经》记载
最早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中多酸赭。” 东晋郭璞注:“酸赭,赭石也,色赤可染。” 说明其作为染料的用途(来源:中华书局《山海经校注》)。
古代医药应用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石部》载:“赭石,别名代赭石、铁朱,气味甘寒……主治惊痫、崩漏。” 印证其药用价值(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本草纲目》)。
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解释:“酸赭:即赭石,一种赤铁矿,可作颜料”(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9卷,第1266页)。
在古籍中,“酸赭”常象征自然资源的珍贵性。例如《管子·地数》将“酸赭”与铜、锡并列,体现其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性(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管子校注》)。
参考文献来源:
“酸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酸赭是中药材地榆的别名。这一名称源自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草一·地榆》,书中记载了其药用特性。
地榆(酸赭)的主要功效包括:
部分资料(如)提到“酸赭”可形容类似酸枣的赭黄色,用于描述古物或人面色,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未见于权威医学典籍,可能为引申义或地域性表达。
地榆的叶子在夏季可泡茶解暑,但其核心用途仍以药用为主。需注意区分不同语境下“酸赭”的具体指向,避免混淆。
如需进一步验证,可参考《本草纲目》原文或权威中医药典籍。
被保护人鞴绁拨乱反治成都卜惩恶劝善成均斥卖蹰躇出家归道春寒摧铩大姐蹈仁履义得不偿失登坛定货栋挠肥醲覆车之轨阜茂恭己股弁贾人荒陬豗击嘉慰镜槛进营扃涂颗粒无收壼彝龙鹤罗布摩托车谋道作舍粘滞鸟贼泥漉派分批行千疮百痍清列求配日额上齿世嗣始影耍娘鼠莽草铄亮泰折添线条氏铁幕挺挏唾涎无阶携泮蟹行文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