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掳掠。牢,搜刮。《后汉书·董卓传》:“是时 洛 中 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 卓 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物资,谓之‘搜牢’。”
“搜牢”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解读。根据搜索结果中的权威资料(如《后汉书·董卓传》),该词的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搜牢”指掳掠、搜刮,其中“牢”在此处并非指监狱,而是“搜刮”之意。这一用法源自东汉末年董卓的暴行,其士兵以“搜牢”为名,对洛阳贵族进行财物掠夺和妇女侵扰。
历史背景
据《后汉书》记载,董卓占据洛阳时,纵容士兵闯入贵族宅邸,掠夺金帛财产,并强掳妇女,这种行为被称作“搜牢”。因此,该词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多用于描述暴力掠夺的史实。
与现代用法的区别
需注意,“搜牢”并非现代常用词汇。部分现代解释(如“搜查牢房”)可能因字面拆分产生误解,但根据古籍记载,其核心含义始终与“掠夺”相关。
相关延伸
建议进一步查阅《后汉书》原文或权威历史词典,以获取更完整的背景信息。
搜牢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搜寻或搜查囚犯。它的部首分别是手(扌)和牛(牜),共计7个笔画。
搜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很多变体,搜牢也不例外。在繁体字中,搜牢的写法为搜囚,但它的意思并没有什么区别。
以下是一些有关搜牢的例句:
1. 警察正在搜牢该地区的囚犯。
2. 这位刑事侦查员经过一番搜牢,终于找到了关键的证据。
搜牢可以和其他词语搭配组成新的词组,例如:
1. 搜牢囚犯:搜查监狱或拘留所中的犯人。
2. 搜牢走私品:搜查非法走私物品。
3. 搜牢毒品:搜查毒品相关的场所或个人。
搜牢的近义词是搜捕,意思也是指追捕犯罪嫌疑人。搜捕和搜牢在形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含义上是相似的。
搜牢的反义词是释放,意思是指释放被关押的人或动物。与搜牢相反,释放意味着结束对囚犯的拘留或控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