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墓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潘岳“悼亡”>诗》:“驾言出远山,徘徊泣松铭。” 刘良 注:“松铭,山坟铭碑也。”
"松铭"是由"松"与"铭"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单字本义及组合义项两方面解析:
一、单字溯源
松:《说文解字》释为"木也",本指松科常绿乔木,后引申出坚贞、长寿等文化意象。《汉语大词典》记载其有"坚贞的节操"比喻义,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铭:《说文解字》训为"记也",本指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周礼·春官》有"凡有功者,铭于太常"的记载。现代汉语中发展为"铭记""铭刻"等动词用法。
二、复合词义项
松木制铭:指古代刻于松木板上的纪念性文字,多见于考古发现。据《殷周金文集成》著录,商周时期已有以松木为载体记录祭祀内容的实物遗存。
墓志别称:明清方志中可见将墓碑称作"松铭"的用例,取松树长青之意寄托哀思,如《福州府志·冢墓篇》载有"松铭犹存,字迹漫灭"的记述。
文学意象:唐宋诗词中多将松树与碑铭并置,形成生死对话的意境,如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更谁开捷径,速拟上青云"句,清代冯浩注引古本作"松铭"意象解。
本词条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济南出版社1993年)及《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等权威辞书。
“松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松铭(拼音:sōng míng,注音:ㄙㄨㄥ ㄇㄧㄥˊ)指墓碑,常用于古代诗文。该词源自《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潘岳“悼亡”〉》中的诗句:“驾言出远山,徘徊泣松铭。”
古籍出处
南朝文学家江淹在诗中用“松铭”代指墓碑,刘良对此注解:“松铭,山坟铭碑也。”表明其与山林墓地中的碑刻相关。
词义解析
作为人名时,“松铭”结合了“松”的坚韧品质与“铭”的铭记之意,寓意坚毅高尚、博学勤勉。
“松铭”本义为墓碑,源于古典诗文,兼具自然意象与文化象征;作为现代人名,则赋予积极的精神内涵。
本支百世宾介比特比翼弊政伯岳不尴不尬册宝常情长拳车下李错舛磋磥钉钯地质力学东撙西节多许番行凤鸣朝阳封台闺合故记渐次简墨尊俎假涂炯然酒食地狱空桐鲲化蜡宾栏栅老总炉坑陆藕臝葬率情名德默默无闻旁搜痞利聘举七覆炁海钦除侵冤曲绳取侮戎威入幕僧史顺通谇诟绥驭同文寺通心锦文阶无纪律无颇乡人子销魂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