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人做佛事超度亡灵时,要发牒请佛,献斋上供,事毕,化纸把佛送走,谓之“送佛”。《水浒传》第四五回:“当夜五更道场满散,送佛化纸已了,众僧作谢回去。”《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三月初一,是夫人忌辰修斋,初三圆满……约莫黄昏将尽,和尚送佛出来焚化。”
送佛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两个层面解析:
指将佛像或神像送回原处或举行仪式送神归位的行为。旧时民间请佛像至家中供奉后,需择吉日举行仪式将其送回寺庙,以示恭敬。该义项强调宗教仪式中的物理移动过程,常见于民俗记载。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送佛送到西" 作为常用俗语,喻指做事需善始善终、坚持到底。此说法源于佛教文化:信徒请佛入门后,若未完整履行送归仪式则功德不圆满。后引申为对责任担当的强调,如清代《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即有"送佛送到西天"的用法。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中华俗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该词承载汉地佛教民俗特征,反映"有请必送"的仪式伦理。清代《燕京岁时记》载:"请神像者,期满则焚香诵经,奉而送之",印证仪式规范性。其引申义更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强调责任意识的典型语汇。
来源:《中国民俗大观·信仰卷》,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年;《北京民俗志》,北京出版社,2014年。
注: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民俗学研究,相关扩展内容可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检索学术文献,或通过商务印书馆"涵芬APP"查阅《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送佛”是佛教法事中的特定仪式环节,主要用于超度亡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指僧人在完成佛事后,通过焚烧纸钱等方式将请来的佛或神灵送离人间。这一过程包含发牒文邀请、供奉斋食、最终焚纸送行三个核心步骤。
2. 仪式流程
3. 文学例证
《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提到“送佛化纸已了”,《石点头》中也有“和尚送佛出来焚化”的描述,印证了该仪式的历史实践。
4. 延伸含义
俗语“送佛送到西”由此衍生,比喻帮助他人应彻底,如例句所示:“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
如需了解具体佛事仪轨或不同地区的习俗差异,可查阅《佛教仪式辞典》等专业资料。
白垩碑座本小利微彼己擘析布被瓦器不亮蚕蛹油朝陵陈説丑语摧轮丹青不渝大祀斗门方外司马凡枝飞煽峰岭分类汉军缺哄集后边侯籍卉裘活眼现报匠思降秩减耗健忘祭酹九峤开壶渴雨跨凤乘鸾澜飜连从凛然不可犯离群索居蛮髦毛厕前宵乞外蜷蜿三番子散夥洒心筛锣十二巫峰女市坊受经水西天地会天君妄为惋恨为了窝囊五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