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图牒的意思、图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图牒的解释

亦作“ 图谍 ”。1.图籍表册。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道至深微,不可独议。郎中 刘洪 密於用筭,故臣表上 洪 ,与共参思图牒。” 唐 白居易 《许昌县令新厅壁记》:“若其官邑之省置,风物之有亡,田赋之上下,盖存乎图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温州 雁荡山 ,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2).犹谱牒。 明 宋濂 《张氏谱图序》:“其迁 江阴 者,则不知始于何世,图谍丧漫,不可钩考。”

(3).指图谶。《北齐书·文宣帝纪》:“图谍潜藴,千祀彰明,嘉禎幽秘,一朝纷委,以表代德之期,用启兴邦之迹。”《旧唐书·唐俭传》:“明公日角龙庭, 李 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图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用法:

1.图籍表册(官方记录)

指用图画或文字记录的档案、文献,常用于地理、行政等官方事务。例如《后汉书》提到“古图牒未尝有言者”,指偏远地区未被历史文献记载。汉蔡邕在《上汉书十志疏》中也提到“共参思图牒”,强调其作为官方档案的用途。


2.谱牒(家族世系)

指记载氏族世系的谱记,如家族传承的文书。例如“其家世因图牒漫漶,已不可考”,说明家族历史因谱牒损毁而失传。


3.图谶(预言文献)

在特定语境中指带有预言性质的图录或谶纬文书。如《北齐书》提到“图谍潜藴,千祀彰明”,暗示图牒被用作预示朝代兴衰的神秘文献。


使用场景与补充


“图牒”是一个多义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既可以是客观的档案记录,也可引申为象征性文献。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汉典》或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图牒

图牒(tú dié),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图案和备注的官方文书或者印章。它指的是以图案、印花、标志等形式来表示或者代表某个身份、组织、公司、机构等的文件或证明。

拆分部首和笔画

图牒的拆分部首为“⺍”(即右上为“⺌”之形),它由3个笔画构成。

来源

图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具体来源尚无明确记录。但作为一种形式化的官方文书,它在古代政府和机构中广泛应用。

繁体

在繁体字中,图牒的写法为“圖牒”,部首和字形基本相同,只是结构稍微有些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包括图牒在内的许多汉字在古代书写时采用的是篆刻字体或者隶书字体,形状和现代楷书字体有所区别。

例句

他拿着那张图牒,向警察展示自己的身份证明。

组词

图案、图表、图画、图书、盖章、抄牒、官牒、名牒等。

近义词

官方文件、印鉴、证书、证明、徽章等。

反义词

空白、无文、白纸、茫然、未盖章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