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曲名。据 明 朱权 《神奇秘谱》称,此曲系由 晋 桓伊 所作的笛曲改编而成。内容写傲霜斗雪的梅花,全曲主调出现三次,故称。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晓角《梅花三弄》曲,勾引起禁鐘楼鼓。”
“梅花三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其含义可从以下四个层面综合解析:
音乐本源 原为晋代桓伊创作的笛曲,后改编为古琴名曲。核心结构表现为同一主旋律在古琴的不同音区(上准、中准、下准)以泛音技法重复演奏三次,这种「三叠」技法既体现梅花的三种形态变化,又构成乐曲的「三弄」结构特征。
词义解析
文化象征 通过「老梅新花」「寒蕊破雪」「暗香浮动」等音乐意象,赞颂逆境中坚守气节的精神品格,成为文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图腾。元代《世说新语》注记载桓伊为王徽之奏《三调》的典故,更强化了其知音文化的内涵。
现代转义 琼瑶借用该意象创作三部曲,以《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三个爱情故事构成现代文艺作品的「三弄」结构,延续了传统意象的复调叙事特征。
此概念贯穿中国艺术史1500余年,从六朝清音到当代影视,始终保持「一物三咏」的美学范式,成为最具辨识度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曲名,意指通过三段乐曲表达梅花之美。梅花作为冬季开放的花卉,象征着坚强、坚韧和高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这首乐曲以梅花为主题,通过音乐来表达梅花的美丽与高尚。
《梅花三弄》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木”、“艹”、“二”、“三”、“弔”五个部首,总计15个笔画。
《梅花三弄》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在南宋的《文苑英华》中就有一篇名为《梅花三弄谱》的作品,描述了用音乐表达梅花之美。这首曲子后来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音乐里的经典之一。
在繁体字中,梅花三弄可以写作「梅花三弄」。
在古时候,「梅花三弄」的汉字写作「梅花三奏」。奏指演奏音乐,表示以梅花为题材的演奏曲目。
他在演奏中道出了《梅花三弄》的高洁之美。
- 梅花 - 三弄 - 乐曲 - 美丽 - 高尚
梅花曲、梅花琴曲、梅花乐曲、梅花乐章
非梅花曲、非梅花音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