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厮竖的意思、厮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厮竖的解释

犹厮仆。《北史·韩麒麟传》:“然官位非常,有朝荣而夕悴,则衣冠沦於廝竖之邑,臧获显於膏腴之里,物之颠倒,或至於斯。”《新唐书·崔荛传》:“ 蕘 简侻不晓事,但以器韵自高,委政廝竖,不恤人疾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厮竖”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主要用于指代身份低微的仆役或杂役,带有明显的轻视意味。其详细解释如下:

  1. 核心释义:

    • 厮: 本义指从事劳役的男性仆役、杂役。《说文解字》释“厮”为“析薪者”,即劈柴的人,后引申泛指服杂役的仆人、供使唤的人。(《汉语大词典》)
    • 竖: 本义指竖立,引申指僮仆、小臣,常带有轻贱、鄙视的意味。《说文解字》释“竖”为“竖立也”,其引申义指未成年的僮仆或地位卑下者。(《汉语大词典》)
    • 厮竖: 两个近义或同义字复合,泛指地位低下、供人驱使的奴仆、杂役或小吏。这个词组本身就蕴含着对所指对象身份卑微的贬抑态度。
  2. 语义侧重与情感色彩:

    • 强调被指称者的卑微身份和供人役使的特性。
    • 带有强烈的轻蔑、鄙视色彩,使用者通常地位较高,用以显示对被称呼者的不屑或贬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 古籍例证: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有“(张耳、陈馀)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的记载,裴骃集解引张晏曰:“门者即厮竖之类。” 这里用“厮竖”指代看门的下等仆役。(《史记》)
    • 《汉书·王莽传下》记载王莽的诏书中有“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夫馀之属必有和者。匈奴未克,夫馀、濊貉复起,此大忧也。” 颜师古注引服虔曰:“猥,犹厮竖之言也。” 此处虽非直接指人,但用“厮竖之言”比喻琐碎、低贱的言论,体现了该词的贬义色彩。(《汉书》)
  4. 现代使用情况:

    • “厮竖”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生僻的古语词。其含义在现代通常用“仆役”、“杂役”、“下人”等词替代,但这些替代词的情感色彩通常不如“厮竖”那样带有强烈的贬低意味。它主要出现在古籍阅读、历史研究或仿古的文学创作中。(《现代汉语词典》)

“厮竖”是一个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古代复合词,意指身份极其低微、供人驱使的奴仆、杂役或小吏。它由表示杂役的“厮”和表示卑贱僮仆的“竖”组合而成,强调被指称者的卑微地位和役使性质,使用时流露出使用者强烈的轻蔑态度。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废弃不用。

网络扩展解释

“厮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文献中存在差异,但综合权威性较高的资料,可总结如下:

基本解释

拼音:sī shù
词性:名词
核心含义:指“厮仆”,即古代对男性仆人的称呼。常见于《北史》《新唐书》等古籍,如“委政廝竖,不恤人疾苦”(《新唐书·崔荛传》)。

其他可能的解释

  1. 争斗状态(需谨慎参考):
    部分资料提到“形容人们争斗或争竞”,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误读或引申。
  2. 粗俗行为(存疑):
    极低权威性来源推测其指“粗鲁态度”,但缺乏文献佐证,可信度较低。

使用注意

建议需要深入考证时,可查阅《北史》《新唐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素骜肆吡噉波神参办惨灰草菇潺潺朝冶楚辱地市恩俸贰宫府兵胕肿高澹膏理耕耒滑和幻造昏夭践辱桀木解悟吉亨酒乡苴秸军冲开铺旷虚矿主牢坑敛聚灵蛇髻柳昏花暝鸾骖緑女红男马昭美姐铭款彷徉潜遘愆殃敲沙罐凄寥侵轶弃尸戎校蝾螈儒籍十八罗汉衰羸水丑木説家克计螳蜋同产子徒步望空委形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