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私恨的意思、私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私恨的解释

(1).私下怀恨或结怨。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和亲》:“ 于文定 与 石司马 私恨,遂记之笔麈以为信。”

(2).指私人的仇恨。《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僉事道:‘这是家人怀挟私恨诬首的,怎麼听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私恨,指因个人恩怨而产生的仇恨或怨恨,强调其非公义性、非公共性。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私恨指因个人利益、情感冲突或私人恩怨引发的仇恨,与公共利益无关。例如《史记·李斯列传》中“李斯因私恨诬陷韩非”,即因嫉妒产生的个人仇怨。

  2. 构词与词性

    • 结构:偏正短语,“私”修饰“恨”,凸显仇恨的私人属性。
    • 词性:名词,多作宾语(如“怀有私恨”)或主语(如“私恨难消”)。

二、古籍与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因个人恩怨而生的仇恨”,强调其与“公愤”对立。例证引《后汉书·崔寔传》:“私恨积久,害及子孙。”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10卷)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因个人利害关系而产生的怨恨”,突出利益冲突的根源。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3. 古代文献用例

    •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项羽不听,遂失良机,后怀私恨。”
    •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李严因私恨废职,亮奏贬之。”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语义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 司马迁. 《史记》[M]. 中华书局,1982.
  4. 陈寿. 《三国志》[M]. 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6.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在线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私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私下怀恨或结怨
    指个人因不满、矛盾等情绪,在内心或私下对他人产生怨恨,可能伴随不公开的冲突。例如:“他因利益分配不公,对同事暗生私恨。”

  2. 私人的仇恨
    强调因个人恩怨产生的敌对情感,与公共立场或群体矛盾无关。例如:“两人因家族旧事结下私恨,多年互不往来。”


二、用法与示例


三、辨析

需注意“私恨”与“公愤”的区别:前者侧重个人恩怨,后者指公众的集体愤怒。例如:因受贿产生的公愤不可与个人私恨混为一谈。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文献或语境分析,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禀覆伯伦七辈不入时宜産褥期朝三暮二扯鸡駡狗车上吐茵促令丹枫当牢但书地鵏第三声顿伏浮月皋苏工农兵关知瑰珉果报花虫哗楞棒徊肠伤气洁志恳乞空首苦楝括春零章緑琴涊淟匹人迫真佥然期刻痊减曲誉桑海王国散生斋生毛设色适尔试官书法家四郭蒐閲碎璅索秘肃肃倘使腾迁韦带握节毋类无因想望丰采晓镜销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