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産的意思、嗣産的详细解释
嗣産的解释
1.《左传·襄公三十年》:“我有子弟, 子产 诲之。我有田畴, 子产 殖之。 子产 而死,谁其嗣之?” 杜预 注:“嗣,续也。”后因以“嗣产”为官吏能继承前贤事业的颂词。 元 袁桷 《播州宣抚杨资德》诗:“客有依 刘 感,人传嗣 产 歌。”
2.承继的财产。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若言出嗣降服,从未得过纤毫嗣产。”
词语分解
- 嗣的解释 嗣 ì 接续,继承:嗣后(以后)。嗣岁(来年)。嗣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嗣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 子孙:后嗣。嗣子。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産的解释 産 ǎ 见“产”。 笔画数:; 部首: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嗣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其核心含义需从“嗣”与“産(产)”的本义及组合来理解。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引用权威辞书来源:
-
字形结构与本义:
- 嗣: 从册从口,司声。本义指继承君位或宗祧。《说文解字·册部》:“嗣,诸侯嗣国也。从册从口,司声。”段玉裁注:“引申为凡继嗣之称。”其核心含义是“继承”、“接续”、“后代”。
- 産(产): 繁体字,简化字为“产”。从生,彦省声。本义指人或动物生育、出生。《说文解字·生部》:“産,生也。从生,彦省声。”引申指自然生长、出产、产业、财产等。
- 嗣産: 作为复合词,“嗣”修饰“産”,其字面意义可理解为“继承而来的产业”或“(作为)继承人的产业”。
-
核心词义:
- 指继承的产业或财产。 这是“嗣産”最核心的含义。它特指由父祖辈传下来,由子孙继承的土地、房屋、财物等家业。《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在解释“嗣”的相关复合词(如“嗣业”)时,常包含此义项。
- 引申指继承家业的后嗣本身。 在特定语境下,“嗣産”也可指代继承家业的子孙后代,强调其作为家族财产继承人的身份。此用法相对少见,更侧重于“嗣”的含义。
-
文献用例与语境:
-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尤其是涉及家族继承、财产分割的语境。例如,在描述分家析产、遗嘱继承或家族纠纷时,可能会用到“嗣産”一词,指代那些需要被继承或正在被争夺的祖传产业。
- 由于其古语性质,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社会、法律、经济或家族制度的历史文献或学术著作中。
-
现代理解与辨析:
- 现代汉语中表达“继承的财产”常用“遗产”、“祖产”、“继承的产业”等词汇。“嗣産”已成为一个历史词汇。
- 需注意与历史人物“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政治家公孙侨)区分。“子产”是专有名词,与“嗣産”含义无关。
权威引用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丰富、释义最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之一,对古汉语词汇的收录和解释尤为详尽。可在其官方数据库或授权平台查询“嗣”、“产”及相关词条(如“嗣业”),理解其构词逻辑和含义。
-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中华书局出版(现代点校本)。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是理解“嗣”、“产”本义的最根本依据。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词典专门收录古代文献中的常用词和冷僻词,提供古义、例证,是理解“嗣产”这类古语词的重要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嗣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ì chǎn”,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
颂扬继承前贤事业的官吏
源自《左传·襄公三十年》的典故:子产(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去世后,时人感叹“谁其嗣之?”(谁能继承他的事业?)。后世用“嗣产”比喻官员能延续前贤的功绩,成为称颂之词。例如元代袁桷的诗句“人传嗣产歌”即用此意。
-
指承继的财产
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中提到“嗣产”,指家族中通过过继关系继承的财产。文中强调“从未得过纤毫嗣产”,表明这类财产与血缘继承不同,需通过特定礼法程序获得。
使用注意:
- 现代语境中,“嗣产”一词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历史文献中。
- 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其具体指向(事业继承或财产继承),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阿波罗哀感白云谣璧玉长乐城戍陈炯明慈兄大陆性气候道典遏讼费隐匐候歌板犵猪公畴管音晷运航速和酬滑贼会状浑天体火眼疆封蛟宫计会禁户匶车宽空魁柄砾石乱物罗衾落忍埋声晦迹眊昏铭海鸣林明要弥宗囔鼻嗯哎匿空鳍鬣任城容和三界僧夏擅干伤夷势在必行鼠辈吮疮嘶叫肆头填池田更望夫山象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