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炯明的意思、陈炯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炯明的解释

(1877-1933)广东军阀。广东海丰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鼓吹“联省自治”,反对*********北伐统一的主张,1922年4月被*********免职。同年6月发动武装叛乱。1923年被*********领导的讨贼军击败,退守东江、潮梅一带。1925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歼灭。后死于香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复杂争议的政治人物。从历史人物词条释义的角度,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广东军政领袖、辛亥革命参与者、联省自治倡导者,以及因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导致“六一六兵变”的关键人物。

一、军政身份与历史定位

陈炯明早年加入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后主导广东光复,曾任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等职。他主张“联省自治”,希望通过地方分权实现国家统一,这一思想被《中华民国史大辞典》定义为“反对中央集权、强调省域自主的联邦制政治主张”。

二、政治主张的实践与争议

1922年陈炯明与孙中山因北伐问题决裂,其反对武力统一、主张和平协商的立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中被评价为“具有地方现实主义色彩,但脱离当时革命形势”。他主导的《广东省宪法草案》是中国首部省级宪法文件,体现其法治与民治思想。

三、评价维度的历史演变

早期国民党史料多将其定义为“叛变者”,而当代学界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指出,需结合民初政局复杂性,重新审视其“以文治粤”的地方建设成果,包括禁烟禁赌、推广教育等政策。

网络扩展解释

“陈炯明”一词主要指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而非成语。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人物背景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今属汕尾市)。他早年接受传统教育,1898年中秀才,后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接受现代思想。1909年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曾参与广州起义并光复惠州,成为广东军政府代都督。

二、政治与军事活动

  1. 革命与护法
    辛亥革命期间,他组织民军起义,推动广东独立;护法运动中任粤军总司令,主张“联省自治”,反对中央集权。
  2. 与孙中山的分歧
    陈炯明主张通过和平协商实现国家统一,反对孙中山的武力北伐政策。1922年因政见冲突引发“六一六兵变”,炮轰孙中山驻地,导致双方决裂。

三、思想与主张

四、晚年贡献

1925年兵败后退居香港,改组洪门致公堂为“中国致公党”,并担任首任总理,推动华侨参政议政。1933年病逝后葬于惠州西湖畔。

五、历史评价

陈炯明因与孙中山的冲突长期被负面描述为“军阀”“叛徒”,但近年研究更关注其联邦制思想的进步性及致公党创建的贡献。


注:部分网页(如)误将“陈炯明”解释为成语,实为混淆。以上内容综合权威史料,可参考来源等进一步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爆趠长桥倡饮谄泪承办臣民赤頿黜陟从同滴溜嘟噜督诘分钗劈凤抚毓挂表管闭郭细侯酣叫豪夺巧取横眉竪眼红玉呴嘷坏頽环行火化佳茗交食娇啼界行机郭惊唬记念金穗酒帜巨区开局枯本竭源兰蕙乐意连篇累帙履齿没戏唱鸣控倪倪傩鼓跑电峭直日御熔炉三蕉叶三珠设佩寿客授勋诵说卫鼎文昌君握发吐飧仙环戏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