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疏慵的意思、疏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疏慵的解释

亦作“疎慵”。亦作“疎庸”。亦作“踈慵”。疏懒;懒散。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宋 梅尧臣 《自咏》:“非同 叔夜 傲,切莫怪疎慵。”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六:“疎庸厌人事,疲病畏交游。” 明 高启 《东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踈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清 姚鼐 《怀陈伯恩》诗:“壮年车马剧驰奔,晚节疏慵日闭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疏慵是汉语中一个形容人性格或状态的复合词,由“疏”与“慵”二字组合而成,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语境,带有古典色彩。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懒散懈怠,不勤勉,对世事淡漠疏离。以下从词义、用法及来源进行详细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疏(shū)

    • 本义指疏通、分散,引申为疏远、不亲近(如“疏离”),或粗疏、不精细(如“疏忽”)。
    • 在“疏慵”中强调对人事的淡漠、不热衷,体现一种心理上的疏离感。
  2. 慵(yōng)

    • 本义为懒散、困倦(《说文解字》:“慵,懒也”),常形容身体或精神的怠惰状态(如“慵懒”)。
    • 在“疏慵”中突出行动上的懈怠与缺乏积极性。

二、复合词“疏慵”的完整释义


三、古典文献中的用例与权威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收录“疏慵”词条:

    疏慵:懒散;懈怠。

    引例:宋·欧阳修《答梅圣俞》诗:“吾侪幸未衰,休退常疏慵。”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8卷)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

    疏慵:〈书〉懒散;懈怠。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3. 古代诗文典例:

    • 唐·白居易《喜闲》诗:“萧疏遗树老,寂寞废田春。懒慢交游绝,疏慵世事忘。”

      (以“疏慵”表达对世事的淡忘与疏离。)

    • 明·归有光《与沈敬甫书》:“近来疏慵成性,笔砚久荒。”

      (自述因懒散而荒废写作。)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侧重点 情感色彩
疏慵 心理疏离 + 行为怠惰 中性/淡泊
懒散 行为懈怠为主 略含贬义
淡漠 情感冷淡,无行动描写 中性
超脱 主动远离世俗 褒义(豁达)

五、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多见于:

  1. 文学创作:塑造淡泊名利的文人形象;
  2. 自述心境:委婉表达对繁忙生活的倦怠;
  3. 艺术评论:形容作品风格闲适散淡(如“笔意疏慵”)。

参考资料:

  1.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3.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中华书局, 2001.
  4.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

网络扩展解释

“疏慵”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性情疏懒、散漫的状态。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疏慵”指疏懒、倦怠,常用来形容人因性情闲散或厌倦世俗事务而表现出不积极的状态。其异体写法包括“疎慵”“疎庸”“踈慵”等。

二、字义分解

  1. 疏:
    • 本义为疏通、清除阻塞,引申为事物之间距离远、关系淡薄,如“疏远”“生疏”;
    • 进一步衍生出“疏忽”“分散”等含义,如“志大才疏”。
  2. 慵:
    • 单独指懒散、倦怠,与“疏”组合后强调因疏离感而产生的懒散心态。

三、文献例证

  1. 唐代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以疏慵自嘲懒散避世。
  2. 宋代梅尧臣《自咏》:“非同叔夜傲,切莫怪疎慵。”——表达对世俗的疏离态度。
  3. 明代刘基《旅兴》:“疎庸厌人事,疲病畏交游。”——体现因倦怠而减少社交的心理。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诗文,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常见于文学创作或对古典文化的讨论中。近义词包括“懒散”“疏懒”,反义词如“勤勉”“积极”。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用例和权威词典定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沪江词典及汉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奔驰辨谲笔桶倡作池座戳祸村郭等赋恶例風令孤艳黑非洪纤笏头履渐次鉴悟焦聒交年节贾殃既灌赍书九等人表九楹扣扉来附勒诈灵心慧齿榴房溜熟柳星张罗织构陷戮辱忙活命光名闻利养能奈跑泉碰壁贫况婆欢喜权责扇迫生荣死哀参商申宪枢纽叔先私逋死不开口宿威铁界尺痌心头家土国托拉斯帏幙五风恶杀显任萧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