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束的意思、束束的详细解释
束束的解释
不舒展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之一:“月蒙蒙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
词语分解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专业解析
“束束”是一个汉语叠词,其含义主要从基础词“束”衍生而来,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特定的状态或感觉。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源自“束”):
“束”的本义指用绳子等捆扎、系缚(如“束发”、“束缚”)。引申为:
- 聚拢、聚集: 将分散的事物收拢在一起(如“光束”、“花束”)。
- 控制、限制: 加以管束、制约(如“约束”、“拘束”)。
- 量词: 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如“一束鲜花”、“一束光”)。
-
“束束”作为叠词的含义:
叠词“束束”通常用来形容事物密集、成束状排列或呈现的状态,带有一定的形象性和描绘性:
- 形容密集成束的样子: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它描绘了物体像一束束那样紧密聚集、排列整齐或大量出现的视觉景象。
- 例句: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束束金光。” (形容光线成束状照射)
- 例句: “田野里开满了束束野花。” (形容花朵成簇密集生长)
- 例句: “货架上摆放着束束新鲜的蔬菜。” (形容蔬菜被捆扎成束摆放)
- 形容被束缚、受拘束的感觉(较少用): 有时可以重叠使用以加强“受约束”的感觉,但不如“束缚”、“拘束”常用,且语境要求较高。
- 例句(较少见): “他感到束束不安。”(这里更常用“阵阵不安”或“拘束不安”)。
-
词性:
“束束”主要用作形容词,在句子中常作定语(修饰名词,如“束束鲜花”)或状语(修饰动词,如“束束地照射下来”)。
-
语体色彩:
“束束”带有一定的书面语和文学色彩,常用于描绘性的文字中,如散文、诗歌、小说等,用以增强形象性和画面感。在日常口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束束”作为叠词,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事物像一捆捆、一簇簇那样密集、成束状聚集或排列的样子。它源于“束”的“捆扎、聚集”之义,通过叠用强化了这种聚集、成形的视觉形象,常用于描绘光线、花草、毛发等具体事物呈现的状态,具有描绘性和一定的文学性。
网络扩展解释
“束束”是“束”的叠词形式,其含义需结合“束”的本义及叠词用法来理解。根据搜索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一、单字“束”的基本含义
-
本义:捆绑、系缚()。
- 如《说文解字》解释:“束,缚也。”
- 例句:“束帛戋戋”(《易经·贲卦》),指捆扎成束的丝织品。
-
引申义:
- 约束、限制:如“束手无策”。
- 量词:用于成捆的东西,如“一束鲜花”。
- 聚集成条状物:如“光束”“电子束”。
二、叠词“束束”的特殊含义
-
核心释义:
“束束”形容“不舒展的样子”,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带有束缚、拘谨的意象()。
- 例:唐代元稹《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中“束束别魂眉敛敛”,描绘离别时愁眉紧锁的状态。
-
语境分析:
- 叠用后强化了“束”的约束感,常与“眉敛敛”等词搭配,表达情感或形态的紧绷感()。
-
其他可能用法:
- 作为人名:极少见,寓意“稳定、体贴”,但音律重复可能带来单调感()。
三、使用建议
- 文学创作:适合描绘人物神态或情感压抑的场景,如“心事束束,难以舒展”。
- 日常交流: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建议优先选择“束缚”“拘束”等更通用的表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典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全唐诗》或汉典网()。
别人正在浏览...
阿妈百端交集拜帅八正道鞭炮鄙劣並耕壁隖伯鱼不劣方头不外卜相工宸扉迟疾崇匠踳駮撮盐入水呆打颏打勤劳登簿动不失时东洋刀多快好省耳目官二心两意覆冒釜甗沽名钓誉顾息颢兴候禽环击辉煌枧水警丁矜竞金鸾殿脊皮己知空户丽妲蒙皮名物签书汽化器清净无为亲仁琼蟾三冬三爵穇穇死缓泰甚往篇微显午朝乌阳先得我心谢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