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奇异的种类。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丽草交植,殊品诡类。”
(2).不同的品类。 三国 魏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得无贤圣殊品,优劣异姿。” 晋 左思 《吴都赋》:“其四野,则畛畷无数,膏腴兼倍;原隰殊品,窊隆异等。”
(3).逾越常制的官爵品位。《宋书·武帝纪中》:“其在 桓 文 ,方兹尤俭,然亦显被宠章,光锡殊品。”
殊品(shū pǐn)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词素和语义演变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殊"本义为斩首(《说文解字》),引申为断绝、区别,后衍生"特殊""不同"义;"品"甲骨文从三口,表物类(《字源》)。组合指:
二、词源发展 最早见于东汉典籍,《后汉书·舆服志》记载"玉辂,以祀天,金银车,殊品也",特指祭祀礼器等级。南北朝时期《文心雕龙》用"文体殊品"论文体差异,词义扩展至抽象领域。
三、现代应用
四、相关概念辨析
(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6卷、《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2014修订版)
“殊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奇异的种类
指与众不同的独特事物。例如三国时期曹植在《七启》中描述“丽草交植,殊品诡类”,强调植物种类的奇异特性。
不同的品类
表示事物在类别或等级上的差异。如晋代左思的《吴都赋》提到“原隰殊品,窊隆异等”,形容地势高低与土地品类的区别。
逾越常规的官爵品位
特指古代官员超出制度规定的特殊封赏。例如《宋书·武帝纪》中记载“光锡殊品”,指皇帝对功勋者的破格封赐。
现代使用中,“殊品”可指特殊品质或稀有品类,例如:
“殊品”一词在古籍中多用于形容差异性或特殊性,既可指自然事物(如植物、地形),也可用于社会制度(如官爵)。现代用法则更偏向于强调“独特品质”。如需具体分析文献中的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语境。
卑院笔杆儿伯封不可揆度朝黻瞋駡楚严鼓底肥顶指冬米东涂西抹遁天倍情浮名虚誉宫槐贡输瓜皮船归马濠隍洪生画馆坏乱回崖弧室家道小康假易机势九地科文莲像骊坟离苦令疵论笃毛虫祖闽蚋蟠天际地偏转平下迫戚襁抱浅露迁延稽留七辰旗火清易穷滴滴驱车缺漏宂急三古栅墙社会十緵布説知叔丈母铜贝外婆宛尔猬锋阢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