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解的意思、县解的详细解释
县解的解释
(1).天然的解脱。谓于生死忧乐无所动心。《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成玄英 疏:“为生死所係者为县,则无死无生者县解也。夫死生不能係,忧乐不能入者,而远古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
(2).高超深入的理解。《新唐书·儒学传中·尹知章》:“於《易》、《老》、《庄》书尤县解。” 宋 叶适 《徐公墓志铭》:“及公以悟为宗,县解昭彻,近取日用之内,为学者开示。”
词语分解
- 县的解释 县 (縣) à 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 县 (縣) á 古同“悬”。 笔画数:; 部首:厶; 笔顺编号:
- 解的解释 解 ě 剖开,分开:解剖。分解。瓦解。解体。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解开。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除去,除,废除,停止:解放(a.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b.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解除。解饿。解乏。
专业解析
“县解”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源自古代汉语和哲学语境,其核心含义指“悬解”或“解脱”,常用于描述从束缚、忧患或世俗烦恼中释放出来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意思,并结合权威来源进行阐述。
一、基本定义与词义解析
“县解”由“县”和“解”两个汉字组成。“县”在古汉语中通“悬”,意为悬挂、悬置;“解”则指解开、解脱或解释。因此,“县解”字面意思为“悬挂而解”,引申为从某种困境或束缚中解脱出来。在词典学视角下,《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超脱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状态”,强调一种精神上的释放。例如,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它可以比喻从压力或烦恼中解脱;在哲学层面,则常用于道家思想,描述对生死、忧患的超越。
二、词源与用法演变
“县解”的词源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尤其在《庄子》中频繁出现,被视为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庄子·养生主》篇中,庄子用“县解”来阐述“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的境界,意指通过顺应自然规律,实现内心的超脱。这一用法影响了后世汉语的发展,使其从单纯的动作描述演变为富含哲学内涵的抽象概念。现代汉语中,“县解”较少用于日常口语,更多见于文学或学术讨论,如形容从困境中“县解”而出,强调一种主动的、精神性的解脱过程。
三、权威来源参考
为提升解释的权威性,以下引用可靠词典和经典文本:
- 根据《汉语大词典》,“县解”被解释为“悬而解之,喻超脱物累”,突出其解脱之意。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 在哲学语境中,《庄子》原文记载:“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来源:中华书局《庄子集释》。
- 现代汉语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古语词,释义为“解脱,超脱”。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县解”不仅
网络扩展解释
“县解”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哲学层面(道家思想核心)
-
自然解脱
指超越生死、忧乐的束缚,达到无牵挂的境界。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这里的“县”通“悬”,意为“被系缚”;“解”即“解脱”。成玄英注释称“为生死所係者为县,无死无生者县解”,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摆脱人为执念。
-
内在境界
庄子认为,当人完全接受生命来去的必然性(“适来”“适去”),便能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即“帝之县解”(天然的解脱)。
二、引申义(学术与思想层面)
-
深刻理解
唐代《新唐书》提到尹知章对《易》《老》《庄》的解读“尤县解”,指对深奥哲理有透彻领悟。
宋代叶适《徐公墓志铭》亦用“县解”形容悟性通达,能贴近日常实践开示学问。
-
词源关联
“县”古通“悬”,本义为悬挂(如《说文解字》解释“繫也”),后被假借为行政区划单位。在“县解”中,“县”仍保留“悬系”的原始意象,强调从束缚中释放。
“县解”既是一种道家推崇的超然生命观,也用于形容对学问的深刻把握。其核心思想与庄子“安时处顺”的哲学一脉相承,对后世文学、思想领域影响深远。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争艳不受用雠贼凑密当子挡子點景丁则东轩独马小车遁藏奉辞風騎根勾光易鼓导故业和吟后脸儿皇古画熊笏架瓠丘匠气较约精疲力竭金筈柩室君宰款延烂逸流质食物龙頟楼舩面门名父民鱼农行盘错蟠攫怕死鬼裴满桥面曲译热着软绢深美审判长神微时学使者庶言跳迸铁幕万微物殷俗阜显圣小而全崤函之固霄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