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水经》。相传为 汉 桑钦 所作,故称。 清 钱谦益 《徐霞客传》:“其书数万言,皆订补《桑经》 酈 注,及 汉 宋 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参阅《旧唐书·艺文志》。
“桑经”是古代文献中对《水经》的别称,具体解释如下:
词源与含义
“桑经”指汉代学者桑钦所著的《水经》。书名因作者姓氏而得名,属于古代地理学典籍,主要记载中国河流水系分布及相关地理信息。
历史记载与引用
清代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提到,徐霞客的著作曾“订补《桑经》郦注”,即参考并修订了桑钦《水经》与郦道元《水经注》的内容。此外,《旧唐书·艺文志》也提及此书,印证其历史地位。
现代认知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专有名词,仅用于指代桑钦版《水经》。需注意与北魏郦道元扩充注解的《水经注》区分,后者是对《水经》的补充和扩展。
补充说明:桑钦的《水经》原书已散佚,现存版本多为后世辑录,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是现存最完整的水系地理文献,二者常被并称为“桑郦之学”。
《桑经》是一个汉字词组,意为“桑树的经文”。桑树是一种常见的乔木,广泛分布于中国。《桑经》可以指桑树的相关知识、经验或教诲。
《桑经》的拆分部首为木(mù),表示与木材相关;笔画数为10画。
《桑经》一词来源于《庄子·养生主》:“死者不殡,羸者不葬,桑者不得立,《桑经》非所期也。”该篇章描述了养生之道,以桑树的不立为比喻,意味着要摒弃一切虚华浮峻之物,保持安静宁静的心态。
《桑经》的繁体字为《桑經》。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些变异。《桑经》在古代有时被写为《桒經》,但其含义和解释仍与现代用法相同。
1. 学习养生的人常常阅读《桑经》。
2. 教师分享了他对桑树养护的《桑经》。
桑树、桑叶、桑蚕、经文、经书
桑黄
不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