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鼠啮蠹蚀的意思、鼠啮蠹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鼠啮蠹蚀的解释

鼠咬虫蛀。 郑观应 《盛世危言·藏书》:“海内藏书之家指不胜屈。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或鼠啮蠧蚀,厄於水火,则私而不公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鼠啮蠹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画面感的成语,字面意为“老鼠啃咬、蛀虫侵蚀”,其核心语义指向事物因长期遭受细微破坏而逐渐衰败的过程。该成语属于联合式结构,“鼠啮”与“蠹蚀”互为补充,强化了破坏行为的持续性特征。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啮”本义为用牙齿啃咬,《说文解字》释作“噬也”,《汉语大词典》收录“鼠啮”词条时特别注明其引申义为“渐进的损害”。而“蠹”作为蛀虫的统称,在《周礼·秋官》中已有相关记载,古代文献常以“蠹蚀”比喻隐性的破坏过程。两个动词组合后,既保留了具体生物破坏的意象,又拓展出抽象层面的衰变含义。

在具体使用场景中,该成语常见于三类语境:其一描述物质实体的损坏,如古籍文献、木构建筑等文化遗产的损毁过程;其二用于经济领域,比喻资金被暗中侵吞或资源持续流失;其三引申至社会层面,指代制度或道德体系因小恶累积导致的系统性崩坏。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即用“鼠啮蠹蚀之患”警示文献保存的重要性。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亦强调这类成语承载着中华文化“防微杜渐”的警示功能。

该成语的近义表达包括“虫蛀鼠咬”“积弊日深”等,反义表述则有“固若金汤”“历久弥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其语义重心不在于突发性破坏,而强调量变引发质变的渐进过程,这一特性使其在学术论文、文化评论等专业文本中具有特殊的修辞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鼠啮蠹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ǔ niè dù sh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字面含义
    由“鼠啮”(老鼠啃咬)和“蠹蚀”(蛀虫侵蚀)组成,字面指书籍、物品等被老鼠啃咬或虫蛀损坏的现象。例如清代郑观应在《盛世危言·藏书》中描述藏书损毁时提到“鼠啮蠹蚀,厄于水火”,强调因虫蛀鼠咬或水火灾害导致书籍难以保存。

  2. 比喻意义
    该成语多用于比喻小问题长期积累,最终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微小隐患若长期忽视,可能像鼠咬虫蛀一样逐渐侵蚀整体结构,导致崩溃。部分资料也提到其可形容“微小而无价值的事物”,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3. 使用场景
    常见于描述需要长期维护的事物,如古籍保存、建筑维护或组织管理中的细节疏漏。例如:“这座古建筑若再不修缮,恐遭鼠啮蠹蚀,难以复原。”

  4. 近义词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积微成著”“蚁穴溃堤”;相关词语如“虫咬鼠啮”“涨啮城郭”等。

该成语既描述具体的虫蛀鼠咬现象,更强调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警惕看似微小的破坏力。

别人正在浏览...

挨饿受冻安详恭敬碑帖成文出内之吝蠢生楚王神搭鈎弟媳齃鼻放官风头概节菰饭滚肚索河女呵止哄伙洪桃洪厓后援后坐力混芒虎闱碱式碳酸铜监铸节性金浆玉醴酒量领工迷惑汤明迷侨人乔样怯红怕黑曲拉色额沈埃深彻生育沈虎神伎舍身为国十二卿施施耸惑藤条甜津津体状土头王县令违德窝囤五怸乡达乡谈详宪小点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