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体;形状。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虽有上智,犹不能定其体状,穷其幽致。” 南朝 宋 颜延之 《释何衡阳达性论》:“若徒有精灵,尚无体状,未知在天当何凭以立。”
(2).指景象。 清 黄宗羲 《<靳熊封游黄山诗文>序》:“夫 黄山 之云海天马,白猿神鸦,固山林之体状也。”
“体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ǐ zhuàng,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形体与形状
指事物的外在形态或结构特征,如物体的轮廓、人体的姿态等。例如晋代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到“不能定其体状”,即强调对形态的难以界定。
景象
引申为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宏观描述,如山川风貌、事件状态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体状》是一个汉字词语,是指物体的形状或人的身体的状态、形态。
《体状》的部首是“亻”(人)和“土”(地),其中“亻”作为上面的部首,表示与人相关的含义。
《体状》的总笔画数为10画。
《体状》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晚,为现代汉语词汇,没有明确的古代出处。
在繁体字中,“体状”写作“體狀”,但发音和意义都与简体字一致。
由于《体状》属于现代汉字,在古代并没有相同或类似的字形,因此无法展示古时候对《体状》的写法。
1. 梨子的体状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
2. 运动后,他的身体呈现出直立的体状。
3. 这幅画的体状非常抽象,给人以很多自由联想的空间。
组词:体形、外形、模样、形态、状态、姿态、容貌、身姿等。
近义词:形状、外形、模样等。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