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戍籍的意思、戍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戍籍的解释

戍边吏卒的户籍。《明史·李东阳传》:“ 李东阳 ,字 宾之 , 茶陵 人,以戍籍居京师。”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商丘 侯 司徒 恂 、司成 恪 家世戍籍。幼时太常公命之曰:‘尔勿以我为贵,吾戍籍也,尔不力於学,将为卒伍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戍籍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的特定类别,专指被编入戍边军队的户籍记录。该词由“戍”(意为防守、驻守)与“籍”(指户籍或名册)组合而成,最初见于《周礼》对兵役制度的描述,后演变为历代王朝管理边疆军事力量的核心制度之一。

从词义内涵分析,“戍籍”包含三重属性:其一为户籍身份,即戍边者及其家属需终身隶属军籍,不得随意脱籍;其二为军事职责,在籍者需承担屯田、修筑工事、作战等任务;其三为世袭特征,如明代军户制规定“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形成固定的职业军人群体。

该制度在汉代《二年律令·户律》、唐代《唐六典·尚书兵部》、明代《明会典》等典籍中均有详细记载。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二考据称:“戍籍之设,始于秦汉烽燧之制,盛于隋唐府兵之法,至明卫所而集其大成。”现代学者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指出,戍籍人口在明初约占全国总户数的6.8%,是边疆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戍籍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中的特殊类别,主要用于管理戍边军士及其家属的户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戍籍指戍边吏卒的户籍,属于军籍的一种。这类户籍与普通民籍不同,具有强制性和世袭性,家庭成员需代代承担戍边义务。

  2. 历史背景与特点

    • 世袭性:戍籍人员需世代驻守边疆,如《明史·李东阳传》记载李东阳家族因戍籍迁居京师。
    • 社会限制:清代周亮工《书影》提到,戍籍者若未通过科举或军功改变身份,可能沦为底层士兵。
    • 管理范围:涵盖戍边士兵及其家属,户籍登记包含居住地、职责等信息。
  3. 应用场景
    戍籍常见于明清时期,如明代茶陵人李东阳、清代商丘侯氏家族均属此类户籍。文学作品中也偶有提及,如释函可诗句“又从戍籍注婴名”反映了戍籍的世袭特点。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案例或制度演变,可查阅《明史》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石飞仙棒打鸳鸯榜样壁上观敝帚自享不切实际璨烂车生耳创革村庵存札大学堂蹎蹶点明东阳守断头香二志凤晨耕坛蒿艾何怙红案讧争黄天荡之战襟带警动近交远攻进觞眷与宽纾良手梨眉艾发迈仁呕哕庞大破冒扑亮钱黥千思万想窃柄轻松三钱之府三鱼三怨成府骚僥沙迳逝殂师人适愿衰谢俗冗桃花浔套头韬韫帖字腿脚外倾小春谢天衅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