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动;震动。警,通“ 惊 ”。《史记·乐毅列传》:“尊宠 乐毅 以警动於 燕 齐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骂胥诗对》:“ 福唐 张道人 ,多与人言偈,语人祸福如 徐神公 言《法华》,既过无不神验者,然亦时有戏剧警动小人者。”
“警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惊动、震动,其中“警”在此处为通假字,通“惊”(即“惊”的假借用法)。以下是详细解释:
《史记·乐毅列传》
“尊宠乐毅以警动於燕、齐。”
解读:赵国厚待乐毅(封为“望诸君”),以此震慑燕国和齐国,使其产生警惕。
宋代何薳《春渚纪闻》
“时有戏剧警动小人者。”
解读:用戏剧化的言行警示或震慑普通人。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古籍案例或现代应用场景,可提供更多上下文进行探讨。
警动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个词的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警动表示警觉和激动的意思。作为一个动词词组,它指的是感到警觉并且因此而激动起来的状态。
警字的部首是言,拆分后可以表示有关言语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是6。
动字的部首是云,拆分后可以表示云彩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是9。
警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它最初描绘的是口中发出的声音、言语的样子,后来演变为表示警戒和警觉的意义。
动字则表示事物的变化和运动。由于当时以云朵为代表,表达了云彩的移动和变化。
繁体字“警”和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警字的写法与今天略有不同,变体包括“敬”和“警”形组合等。
动字的古代写法也有所不同,变体包括“憅”和“洞”形组合等。
1. 他听到突然的吵闹声后,警动起来,准备查看发生了什么。
2. 在这个紧要关头,他的神经都处于警动状态,全身都充满了力量。
警觉、警告、警戒、警察、警报、警示。
警觉、戒备、警惕、警戒。
冷静、沉着、平静、安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