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树懒的意思、树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树懒的解释

哺乳动物的一种。形状略似猴,产于热带森林中。动作迟缓,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故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树懒是哺乳纲披毛目树懒科动物的统称,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该名称源自其行动迟缓的习性,"树"指栖息环境,"懒"描述其代谢率低、动作缓慢的特性。

形态特征:树懒体长50-70厘米,毛发粗糙且因共生藻类呈现灰绿色,趾端具弯曲长爪便于悬挂树枝。其颈椎骨数量达8-9节(多数哺乳动物为7节),这一特殊生理结构使其头部可270度旋转。

行为习性:

  1. 代谢效率极低,日均活动时间仅4-9小时,消化过程可达30天
  2. 终生倒悬于树上,连交配、产仔均在树冠完成
  3. 每周仅下树排泄一次,粪便重量可达体重的三分之一

语源演变:据《汉语动物命名考释》记载,明代文献《本草纲目》曾误将树懒归入"兽部",清代《蠕范·物居》首次准确描述其"仰挂树枝而足不落地"的生态特征,逐步形成现代定名。

生态价值: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指出,树懒毛发形成的微型生态系统包含藻类、真菌和昆虫等200余种共生生物,对热带雨林物质循环具有独特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树懒是一种哺乳动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和习性:

一、基本定义

树懒(学名:Folivora)是哺乳纲披毛目树懒亚目动物的通称,共有2科2属6种。其名称源于其行动极其迟缓,常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因此得名“树懒”。


二、形态特征

  1. 外形:头圆小,四肢细长,尾短,全身覆盖蓬松长毛,毛上常寄生绿藻,形成天然保护色。
  2. 生理结构:前肢长于后肢,趾端有锐爪,颈椎多达9节(哺乳动物中最多),胃分多室以适应消化树叶。

三、生活习性

  1. 行动方式:几乎终生栖居树上,靠前肢拖动身体缓慢移动,无法行走。
  2. 食性:以树叶、果实为食,耐饥饿,可一个月不进食。
  3. 活动时间:夜行性动物,依赖敏锐嗅觉,视觉和听觉较弱。

四、生态与分布


五、其他释义

在中文语境中,“树懒”一词也常被引申为“懒惰”的象征,但生物学上其迟缓行为实为适应环境的演化结果。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鹿巾班布保官包纳秉持碧伞比众传诂传惹出产处高临深出奴入主钿鸟店友迭逢纪断肠花凡夫风指辐分傅吕俯首帖耳附缀纲梢鷎鵖革旧图新公沙五龙广舌海上逐臭和集花颜月貌回家回辟火烈佳公子骄恡镜涵静斋进历金微考室扩充狼吞虎噬掠卤燎浆髦期民窑木罂入地丧失舜犬随声是非天中同学弟恫怨洼窞嵬嵬赫赫憸言小讳徯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