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栗的意思、水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栗的解释

菱角。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芰,一名水栗,一名薢茩。” 宋 王质 《林泉结契·菱角》:“花黄白,子外緑中白,四角或两角。紫者皮薄而肌厚,尤佳。又号水栗。”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菱曰水栗。《武夷记》曰:‘两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曰水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水栗,是汉语中对一种水生植物的古称或别称,其核心指代对象为菱角,特指菱科(Trapaceae)植物的果实。

  1. 核心释义:

    • 水栗指的就是菱角。这是一种生长在淡水湖泊、池塘中的一年生浮水草本植物的果实。其果实坚硬,有角,果肉富含淀粉,可食用,口感与栗子有相似之处,故得名“水栗”。
    • 此释义可见于古代字书、本草著作及农书。例如:
      • 《康熙字典》在“芰”字(指菱)的释义中引《本草纲目》云:“其角棱峭,故谓之菱,而俗呼为菱角也。昔人多呼为芰。《尔雅》谓之厥攗(音眉)。又许慎云:菱,楚谓之芰,秦谓之薢茩。杨氏《丹铅录》以芰为鸡头,引《离骚》缉芰荷以为衣,言菱叶不可缉衣,皆误矣。案《尔雅》薢茩乃决明之名,非厥攗也。又《埤雅》芰荷乃藕上出水生花之茎,非鸡头也。与菱同名异物。许、杨二氏失于详考。菱实有角,故曰菱角。两角者为菱,三角、四角者为芰。或云三角者为菱,四角者为芰。亦通。其花黄白色,实生水下,其根亦生水下。其茎可作蔬茹。其叶浮水上,其花出水开。其实有二角、三角、四角者。其壳嫩时剥食甘美,老则壳黑而硬,谓之乌菱。冬月取之,风干为果,生熟皆佳。亦可澄粉。其根亦可食。其茎曝干为烛,谓之菱烛。其花入药。其叶饲鱼及作肥料。其壳烧灰,可浣衣去垢。其名甚多,或称水栗,或称沙角。” (来源:《康熙字典》引《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果部·芰实》(卷三十三)李时珍释名:“芰实……其叶支散,故字从支。其角棱峭,故谓之菱,而俗呼为菱角也。昔人多呼为芰。《尔雅》谓之厥攗(音眉)。又许慎云:菱,楚谓之芰,秦谓之薢茩……其名甚多,或称水栗,或称沙角。” (来源:李时珍《本草纲目》)
  2. 得名由来:

    • “水栗”之名源于其果实特征与食用价值。菱角生于水中,其可食部分(种仁)富含淀粉,煮熟后口感粉糯微甜,与陆生的栗子(板栗)有相似之处,故古人形象地称之为“水中的栗子”——“水栗”。这反映了古人通过类比认知事物的方式。
  3. 植物特征:

    • 水栗(菱角)的植株有浮水叶和沉水叶。浮水叶呈菱形或三角状菱形,叶缘有齿,叶柄中部常膨大成气囊以助浮水。花小,白色或淡红色,单生于叶腋。果实为坚果,具二角(平角菱)或四角(乌菱等),角尖锐或钝,果壳(外果皮)坚硬。种仁白色,富含淀粉和少量蛋白质。(此描述综合了植物学特征,其基本属性在《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水栗”是菱角在古代文献和民间的一个别称,因其生长于水中且果仁可食、味似栗子而得名。其核心所指即菱科植物的可食用坚果——菱角。

网络扩展解释

“水栗”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水栗”是菱角的别称,属于古代文献中对水生植物菱的雅称。其名称源于菱角果实形似栗子且生长于水中。根据《酉阳杂俎》《武夷记》等记载,两角菱称“菱”,三角或四角菱称“芰”,统称“水栗”。

二、文献记载

  1.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明确记载:“芰,一名水栗,一名薢茩。”
  2. 宋代王质《林泉结契》描述其形态:“花黄白,子外绿中白,四角或两角……又号水栗。”
  3. 宋代孙奕《履斋示儿编》补充称“菱曰水栗”,并引用《武夷记》分类说明。

三、其他引申含义

  1. 成语比喻:提到“水栗”被引申为成语,比喻人才能或学问看似平凡,实则内涵丰富。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衍生义。
  2. 医学用途:低权威性资料称菱角(水栗)可解暑、消渴、解酒毒,但需结合专业医学文献进一步验证。

四、词源考据

“栗”本指栗树果实(见),因菱角形态与栗子相似,故以“水栗”命名,强调其水生特性与食用价值。

“水栗”主要指菱角,属古代植物学名称,现代引申义较少见。如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酉阳杂俎》《本草纲目》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按强助弱白平躃躃避三舍常科巢穴晨羲饬知臭棋川水处理品丛谈黨論砥平都寺对口词放官反杀吠声给奬鬼板眼规铭过幸豪干暴取鹤绫合明宏硕黄中内润桓文胡为户竈降德胶折结绝进退狼狈菊天康日快货喟叹老交情礼赏门墙绵山闵念囊土壅水难说话儿朋援偏异平序气冲斗牛亲用设佛属篇堂差涂歌巷舞窝心笑晕邪不胜正胁求行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