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徒处的意思、徒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徒处的解释

谓无所为。《晏子春秋·问下二十》:“及夫大贤,则徒处与有事无择也,随时宜者也。”《战国策·秦策一》:“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鲍彪 注:“徒,犹空也。言无所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徒处"是由"徒"与"处"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组。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包含双重含义:其一指"独居而无作为的状态",如《战国策·秦策》载"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的语境中,暗示士人未遇明主时的徒处境遇;其二指"无功而居其位",《说文解字》释"徒"为"步行也",段玉裁注引申作"空也",强调虚占其位的状态,与《汉书·王莽传》"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形成功业与徒处的对照。

从构词法分析,"徒"作副词表"仅仅、只是","处"为动词表"居留",组合后凝固为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状态描述。现代汉语中该词已属罕用,但在研究先秦文献时仍需注意其特殊语义,如《韩非子·五蠹》"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即暗含对徒处者的批判。建议在古籍阅读时结合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关于虚词演变的论述,准确理解其时代语义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徒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ú chǔ,其核心含义指无所作为、空耗时间。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古典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晏子春秋·问下二十》:“及夫大贤,则徒处与有事无择也,随时宜者也。”。另在《战国策·秦策一》中也有使用:“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鲍彪注:“徒,犹空也。言无所为。”。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将其归类为成语,强调其固定搭配与比喻意义,但核心含义与普通词语解释一致。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徒居”“徒行”等词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典用例,可参考《晏子春秋》《战国策》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林墙篦刀步担殿省吊客定估都陆堵波讽论岪蔚歌舞剧各支狗咬狗灌鬯管葛光秃过背横无忌惮怀材抱器蕙风徽识昏倦谫谫交切极天蟠地极头棘土酒枣,酒枣儿决狱旷败侉声野气焜耀駡山门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鄳隘妙道明曜嫩红偏傍漆身欺事起早睡晩取扰日给辱残山尊食贫耍手腕水兵水能松厅抬轿子同行王青盖车微要温居污僻贤伯乡时虾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