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红巾的意思、红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红巾的解释

(1).红色巾帕。 唐 杜甫 《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宋 苏轼 《贺新郎》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清 龚自珍 《瑶台第一层》词附录:“王孙密以红巾繫女衵衣,女不知也。”

(2).借指美女。 唐 王勃 《落花落》诗:“綺阁青臺静且閒,罗袂红巾復往还。”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见“ 红巾军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红巾”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红色巾帕
    指红色的头巾、围巾或服饰配件,常见于古代诗词中。例如:

    • 杜甫《丽人行》用“青鸟飞去衔红巾”描绘场景中的红色丝帕;
    • 苏轼《贺新郎》以“石榴半吐红巾蹙”比喻石榴花的形态。
  2. 借指美女
    在文学作品中,红巾常作为女性的象征,如:

    • 辛弃疾《水龙吟》“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王勃《落花落》用“罗袂红巾”形容女子衣饰。
  3. 红巾军
    特指元末农民起义军,如韩山童、刘福通等领导的抗元势力,因头裹红巾得名。部分起义分支后发展为明朝建立的重要力量。


二、延伸用法


三、注意事项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历史类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红巾

红巾(hóng jīn)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由“红”和“巾”两个字组成。

部首和笔画

“红”字的部首是“纟”,属于纟部,“巾”字的部首是“巾”,属于巾部。根据部首的不同,可以在字典中查找相关字。

“红”字的笔画数为6画,其中包括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而“巾”字的笔画数为3画,是相对简单的字。

来源和繁体

“红巾”一词源自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据传,南宋末年有一个名叫李秀成的义军起义领导者,在起义中将士兵们与敌人区分出来的标志是一条红色的巾帽,因此他们被称为“红巾军”。这个词汇因此衍生出来,用于形容具有勇敢、激昂精神的人或组织。

在繁体字中,红巾可以写作“紅巾”,字形稍有变化,但发音和意思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红巾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这种文字的变迁与演变并不影响其基本意思和用法。

例句

1. 他在头上戴着红巾,显得非常威武。

2. 这支红巾军是反抗者的象征。

组词

红巾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成各种相关的表达。例如:红巾军、红巾志士、红巾革命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红帽、红巾军、红双喜

反义词:蓝巾、黑巾、白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