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梵语dharma的译音,亦译“达摩”、“达磨”、“曇无”等。意为法,佛法。佛门僧人常以“曇摩”、“曇无”等为其名之组成部分。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中之 昙摩难提 (意译 法喜 )、 昙无竭 (意译 法勇 )即是。
(2).名僧 昙摩罗 的省称。又名 昙摩迦罗 ,意译 法时 。 西域 乌场国 人,通晓诸经。 北魏 嘉平 时来华,在 洛阳 建 法云寺 ,传习戒律,为京师僧俗所宗仰。 唐 沉佺期 《红楼院应制》诗:“ 支遁 爱山情谩切, 曇摩 泛海路空长。”
“昙摩”是梵语dharma(音译“达摩”“达磨”“昙无”等)的汉译词汇,意为“法”或“佛法”。该词在佛教文化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应用:
佛门僧人常将“昙摩”“昙无”等嵌入法名,以体现对佛法的尊崇。例如:
据《法苑珠林》等典籍记载,“昙摩尊者”是佛教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曾向佛陀请教“陀罗尼门”等深奥佛理,象征对佛法的精进与领悟。
单独“昙”字在汉语中有“云彩密布”或“昙花”之意,但在“昙摩”一词中仅为音译部分,不涉及字面意义。
“昙摩”是佛教术语,既指佛法本身,也用于僧人法名,体现了梵汉文化交融的特点。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但核心始终围绕“佛法”展开。
昙摩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为心灰意冷、心情低落、无精打采的样子。
昙摩的部首是日字旁,笔画数为11。
《昙摩》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意为黑暗世间的愚昧无知。后来在佛教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中,昙摩被用来形容没有戏剧性质的生活,即平淡无奇、毫无变化的生活状态。
昙摩的繁体字形为「曇摩」。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昙摩的写法可以是「昘」加上「麽」。而昘是代表黄昏的意思,而麽可以理解为模糊,此外未详。
他最近一直昙摩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昙摩不定: 形容心情低落不稳定。
- 昙摩未名: 形容心情非常低落。
- 昙摩沉沉: 形容心情极为沉重,没有一丝希望。
颓丧、憔悴、郁闷、沮丧
欢快、兴奋、愉悦、开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