篪埙的意思、篪埙的详细解释
篪埙的解释
(1).篪与埙。皆乐器。《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篪塤,比德车辅。” 李善 注引 毛萇 曰:“土曰塤,竹曰篪。”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塤。” 宋 范仲淹 《送河东提刑张太傅》诗:“气同若兰芝,声应如箎塤。”
(2).引申指谐和,和顺。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二:“ 周浩 观涛於江,见双鬟女,美出妻右,心慕之…… 浩 捐金数十方获焉。始至其家,妻妾顺比如箎塤。” 明 杨慎 《祭毛以正文》:“分虽丽泽,情犹箎塤,平生交谊,惟君也敦。”
词语分解
- 篪的解释 篪 í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埙的解释 埙 (塤) ū 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篪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chí xūn,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
字词构成
- 篪:古代竹制横吹管乐器,有八孔,形似笛但底端封闭。
- 埙:陶制吹奏乐器,多为卵形,音色浑厚。
- 合称:两者均为中国古代雅乐中的重要乐器,常合奏以表现和谐之音。
-
发音与写法
- 注意“篪”不读作“hu”,正确读音为chí(第二声)。
二、引申意义
-
象征和谐
因篪与埙合奏时音色互补,常被用来比喻人际关系的融洽,如兄弟和睦、夫妻和顺。
例句:
“和通篪埙,比德车辅。”(《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
-
文化内涵
体现古代对音律艺术的追求,以及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如篪为竹制,埙为土制)。
三、相关成语与用法
- 如埙如篪:出自《诗经·大雅》,形容事物间协调呼应,多用于赞美兄弟情谊。
- 篪埙和奏:直接指代两种乐器的合奏,也用于形容合作无间。
四、总结
“篪埙”既是具体乐器的名称,也是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的象征。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形制或历史,可参考《周礼》《尔雅》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篪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乐器,也叫做“笙”。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用竹管制作的一种吹奏乐器。篪埙的拆分部首是竹(⺮)和口(口),共有8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体形式是“篪”字。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篪字的形状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变形。关于篪埙的用法,可以通过以下例句来理解: "他吹奏着篪埙,悠扬的音乐填满了整个房间。" 除了这个词之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组词,如“笛子”、“鼓”等。在音乐乐器中,与篪埙相似的乐器有“竽”、“笛”等。相反,与篪埙相对的词有“吟诵”、“默契”等。希望这些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报寃贲星变颜褊衣避宠裁判员残寒层迭柴烟笞棰打离婚法统发义付丙斧凿遘扇国策寒泄函装蒿草黄头奴洄悬降仰进牍吉日良辰九厄酒舟机知峻言郎曹理安连势灵厖龙羹洛下濛翳眇质旼旼奶酪排布凭科凭由曲线图人外荣盛肉末身子时世妆收迹舒泄搜伏燧色铜蓝驼垛讬政未刻为诈无遮斋香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