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竹木简上刻字或削改的刀。古称削, 汉 人称书刀。《释名·释兵》:“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玉具、剑佩、书刀、绣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后 绍 遣使诣 邈 ,有所计议,与 邈 耳语; 馥 在坐上,谓为见图,无何,起至溷,以书刀自6*杀。” 胡三省 注:“时虽已有纸,犹多用刀笔书,故有书刀。”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书刀汉语 快速查询。
“书刀”是古代用于竹木简刻写或修改的专用工具,其含义和用途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定义
书刀是古代在竹木简上刻字、削改文字的工具。先秦时期称为“削”,汉代开始普遍称“书刀”。其功能类似现代修正工具,用于刮除简牍上的错误文字以便重新书写。
历史演变与文献记载
形制与材质
书刀多为青铜或铁制,形制短小锋利,便于携带和精细操作。汉代常将其与玉具剑、印衣等并列为赏赐物品(如《汉国三老袁良碑》记载)。
文化意义
作为简牍时代的重要工具,书刀见证了古代文字载体的演变,其功能逐渐被纸张普及后的笔墨替代。
书刀是简牍书写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修正工具,兼具实用性与历史研究价值。若需进一步了解其考古实物或具体形制,可查阅汉代出土文物资料。
《书刀》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指的是用来裁剪书页的一种小刀,也称为书籍裁剪刀。
《书刀》的第一个字是“书”,部首是“言”,总笔画数为4。
《书刀》的第二个字是“刀”,部首是“刀”,总笔画数为2。
《书刀》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书籍多采用竹简或纸张制作,这些材料容易破损。为了修复或裁剪书籍,人们发明了专门用来裁剪书页的小刀,即《书刀》。
《书刀》的繁体写法为「書刀」。
在古时候,字形的演变和改变很多。关于《书刀》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汉字相似。
1. 她用《书刀》小心翼翼地裁剪着旧书的页边。
2. 这把古老的《书刀》是我曾曾祖父传下来的。
1. 书籍:指印刷或手抄的写有文字的纸张。
2. 裁剪:指根据需要调整、改变尺寸或形状。
3. 刀具:泛指用来切割、割伤或工作的器具。
书刀的近义词包括书籍裁剪刀、裁书刀。
书刀的反义词可以是其他与裁剪书页无关的刀具,例如:菜刀、水果刀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