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月的意思、霜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月的解释

(1).指农历七月。《隶释·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叹霜月之灵,皇极之日。”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 引之 曰:弟一行‘霜月之灵’,霜月即《尔雅》之‘七月为相’也。霜相古同声,故霜字以相为声……《集古録》以霜月为九月,非是。”

(2).寒夜的月亮。 南朝 宋 鲍照 《和王护军秋夕》:“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 唐 王勃 《寒夜怀友》诗之一:“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清 黄景仁 《夜泊闻雁》诗:“悽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3).冬月。 宋 梅尧臣 《八月三日咏原甫庭前林檎花》:“从今数霜月,结子尚能成。”按,林檎果六、七月熟,有的能冬月再次结果。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林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霜月”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文本分析:

一、李商隐诗作《霜月》的意象

  1. 自然意象
    诗中“霜月”指深秋时节的月夜景象,融合了霜的冷冽与月的皎洁。首句“初闻征雁已无蝉”通过物候变化(雁南飞、蝉声绝)点明时值深秋,呼应《礼记·月令》中“季秋之月霜始降”的记载。

  2. 神话象征
    “青女素娥俱耐冷”化用神话人物:

    • 青女:主司霜雪的女神(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 素娥:即嫦娥,代表月亮
      两者“斗婵娟”的拟人化描写,赋予霜月清冷高洁的美学意境。
  3. 艺术构思
    诗人突破秋景萧瑟的传统描写,以霜月争辉展现冷艳绝俗的审美特质,暗含对高洁品格的赞颂。


二、作为汉语词汇的含义

  1. 农历月份代称
    《隶释》等古籍记载,“霜月”指农历七月,因“霜”与“相”古音相通,对应《尔雅》中“七月为相”的记载。

  2. 寒夜之月
    南朝鲍照诗句“萧萧霜月寒”及唐代王勃作品中,“霜月”多指秋冬寒夜的月亮,强调清冷意境。

  3. 文化意象扩展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表现孤寂、高洁等情感的意象,如“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三、延伸辨析

需注意文学作品中“霜月”常为复合意象,如李商隐诗将自然现象与神话结合,而单独作为词汇时更侧重时令或物理特征。具体释义需结合上下文,避免混淆字面与象征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霜月

霜月是指农历中的十月,也就是阳历的十一月。在这个月份,天气逐渐寒冷,霜降也逐渐增多,因此得名霜月。

拆分部首和笔画

霜月的部首是雨,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霜月一词最早出现在《节令记》一书中,用来描述农历中十月的特点。这个月份的气候已经开始变冷,霜降也逐渐增多。

繁体

霜月的繁体形式为「霜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霜月」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其中,「霜」字在古代写作「霝」,表示露水凝结成霜的意思。

例句

1. 这个霜月的早晨,大地上银装素裹,美丽而宁静。

2. 霜月的到来,使得人们早晚出行都需要多加衣物保暖。

组词

霜期、霜降、月份、月亮、月夜、月光、月色

近义词

冬月、十月、季冬

反义词

夏月、暑月

别人正在浏览...

安如盘石辩说标的不瘳不粒汊子池中物抽贯垂祉戴笠乘车戴眉含齿等头空第次犯禁风神分茅岭浮笔浪墨耕牛公産棺盖灌录鸿才恢阔火坼兼乘剑客接应节遇进贤车觐岳开渎褴毵林谷凌威零用钱里排楣窗名程赔小心皮褥子乔性青巾期思丘封肉店身裁盛筵慑息守臣手夹讼阋算盘唆弄贪懒剃落瓦衣危峤诬情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