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病。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悵然山中暮,怀痾属此诗。”
“怀痾”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读音与结构
拼音为huái ē(“痾”通常读ē,如“沉痾”),由“怀”(左右结构,意为心怀)和“痾”(左上包围结构,指疾病)组成。
2. 基本含义
字面指“抱病”,即身体患病,如南朝江淹诗句“怅然山中暮,怀痾属此诗”中的用法。同时,该词常被引申为“内心痛苦或困扰”,可能是情感压抑、精神压力等无形痛苦,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深藏苦楚。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比喻语境,如描述人物隐忍的心理状态。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常见于古典文献或书面表达。
4.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该词与“沉痾”(chén ē,指重病)的区别:“怀痾”侧重主观感受,而“沉痾”强调客观病情。
若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江淹诗文中的用例。
怀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内心病痛、痛苦郁闷的感受。
怀痾的拆分部首是心,并且它具有10个笔画。
怀痾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巷伯》:“怀痾其实。”意思是内心痛苦无法言表。古代人们尊重内心世界,将内心痛苦的感受表达为怀痾。
怀痾的繁体字为懷痾。
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怀痾在古代有两种写法,分别是怀痾和怀痗。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怀痗逐渐淘汰,现今通用的写法是怀痾。
1. 我心情沉重,怀痾难言。
2. 这首诗充满了怀痾的情感。
怀痾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怀痾满腹:内心沉重,痛苦郁闷。
怀痾难言:内心困扰,无法表达。
怀痾凝眸:内心痛苦使眼神呆滞。
忧郁、痛苦、愁闷、沉郁等。
欢快、开心、愉悦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