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帥臣的意思、帥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帥臣的解釋

宋 代諸路安撫司的長官稱帥臣。後泛稱統帥,主将。 宋 嶽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仍仰 廣東 西路帥臣起發逐路洞丁、刀弩手,将兵士、軍弓手、民兵,疾速躬親統率前去。” 明 唐順之 《條陳薊鎮練兵事宜》:“一弓弩之技,不憚數千裡而緻之,此又在帥臣識量何如。” 清 侯方域 《陳将軍二鶴記》:“公,帥臣也,職在選鋒而養士,以佐天子開疆土,除暴6*亂。”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帥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帥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稱謂,主要指古代統兵的主将或軍事統帥,尤指那些被朝廷委以重任、負責一方軍事指揮的高級将領。其核心含義在于“統率軍隊的臣子”,強調其作為朝廷命官的身份和肩負的軍事指揮職責。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 帥: 本義指軍隊中的主将、統帥。《說文解字》釋“帥”為“佩巾也”,但其“率領、統率”的動詞義及“統帥”的名詞義在古代文獻中應用極廣。
    • 臣: 指君主時代的官吏,也泛指服務于朝廷或國家的人。
    • 帥臣: 二字結合,特指受命于朝廷、負責統領軍隊、指揮作戰的高級軍事長官。它不是一個具體的官職名稱,而是對一類擁有軍事指揮大權的官員的統稱。
  2. 曆史語境與職能:

    • 帥臣多見于宋、明等朝代文獻。在宋代,“帥臣”常指安撫使、經略安撫使等掌管一路(相當于省級行政區)軍政事務的地方大員,如“陝西路經略安撫使”即可稱“陝西帥臣”。他們不僅負責軍事防禦、作戰指揮,有時也兼管民政。
    • 其職責包括:統轄轄區内的軍隊、部署防務、指揮作戰、彈壓地方叛亂、維護邊疆穩定等。他們是朝廷在地方軍事力量的代表和實際掌控者。
    • 與一般将領不同,“帥臣”更強調其受命于中央、鎮守一方、擁有較大自主指揮權的地位,是連接中央朝廷與地方軍隊的關鍵角色。
  3. 權威性引用與例證:

    • 《宋史》記載: “诏諸路帥臣,講究邊防利害。” (《宋史·兵志》) 此句明确将負責邊防的軍事長官稱為“帥臣”。
    • 《明史》記載: “命(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禦史,經略遼東…廷弼為帥臣,主守。” (《明史·熊廷弼傳》) 這裡将經略遼東的最高軍事指揮官熊廷弼稱為“帥臣”。
    • 《漢語大詞典》釋義: “帥臣”指“統帥軍隊的臣子”。 (《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098頁) 這是現代權威辭書對其最精煉的定義。

“帥臣”一詞精準地概括了中國古代由朝廷任命、負責統領軍隊、鎮守一方或指揮重大軍事行動的高級軍事長官的身份和職能。它體現了古代軍事體系中“将帥受命于君”的核心原則,是研究古代職官制度和軍事曆史的重要概念。其使用多見于宋、明等朝代文獻,指代如安撫使、經略使、總督等擁有地方或戰區最高軍事指揮權的官員。

網絡擴展解釋

“帥臣”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官職定義 宋代特指諸路安撫司的最高長官,後演變為對軍事統帥或主将的泛稱。如嶽飛《奏措置曹成事宜狀》提到“廣東西路帥臣”,明代唐順之的文獻也沿用此稱謂。該詞在曆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高級軍事指揮官或地方軍政要職。

二、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特指兼具統帥才能與臣子忠誠的傑出人物。該典故源自春秋時期齊國謀士晏嬰,因其卓越的戰略謀劃能力與政治貢獻,被後世譽為“帥臣”典範。現代語境中可引申形容軍事、政治或管理領域的卓越領導者。

補充說明:該詞作為姓名使用時,“帥”取統領之義,“臣”指官員或謙稱,組合後寄托對能力與品德的期許。需注意網絡釋義中可能存在重複或低權威性内容(如、6),建議以高權威詞典解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愛鶴失衆八拜班齎飽聞寶源局筆文殘杯冷炙參管鈔掇誠節塵芥楚廟怠放搭截打擾打齋鬥耗多應番更诰誡歌章功調公憑館遞海螺洪喬捎書懷利滑嵇皇質江浔棘環棘翳峻酷良晤寥朗寮人犁頭離鄉背土愍儒鄉怕臊烹煉瓶沉簪折平縣撲剌剌前向淺庸惬氣凄恨祇悔曲辭掃興馺沓受塵唐帽鎕銻襢裼完白山民瓦圩五親六眷孝悌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