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角的意思、鸣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角的解释

吹奏号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瞿塘滩 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刺史二千石逕过,皆不得鸣角伐皷。”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至于伐鼓鸣角,以警昏昕,下漏数刻,以节昼夜,则又新是四器,列而栖之。” 宋 徐竞 《奉使高丽图经·巡船》:“有此等巡船十餘隻,皆插旌旗,舟人逻卒,皆著青衣,鸣角击鐃而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鸣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延伸,综合历史文献及文化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鸣角”字面意为吹奏号角,指通过吹响兽角或金属制成的号角发出声音。这一行为在古代多用于军事、仪式或日常信号传递。

二、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1. 军事与警戒: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瞿塘滩神庙周边禁止官员“鸣角伐鼓”,说明鸣角常用于严肃场合的仪式或警戒。
  2. 时间管理:宋代曾巩提到“伐鼓鸣角,以警昏昕”,表明鸣角与击鼓配合,用于报时或规范昼夜秩序。

三、文化引申义

作为成语,“鸣角”象征在关键时刻发出号召或警示,如《奉使高丽图经》描述巡船鸣角击铙,既为壮声势,也传递行动信号。现代语境中,可比喻危急时刻凝聚力量。

四、实物与民族应用

广西瑶、苗、侗等民族使用牛角制成的“鸣角”:将牛角尖端锯开一孔,吹气发声,用于劳动号子或节庆仪式。这种乐器兼具实用与民俗文化价值。

五、相关词汇辨析

与“号角”略有不同:“号角”侧重器物本身(如兽角或金属材质),而“鸣角”强调吹奏动作及信号功能。

鸣角既是古代军事、生活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符号,其含义随语境从具体行为延伸至抽象号召,体现了语言与历史的交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角

《鸣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拆分部首和笔画为: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中,当时士兵使用号角发出战斗信号或警报。从此发展出「鸣角」一词,用来形容发出信号或警报的媒介。

在繁体字中,「鸣」的形状为「鳴」。「角」的形状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鸣」的旧字形为「䲟」,「角」的旧字形为「讠角」。

以下是使用「鸣角」的例句:

1. 军队的鸣角响起,标志着战斗的开始。

2. 他敲响了警报器,发出一阵鸣角声。

相关词语

组词:鸣钟、吹角、号角、鸣放。

近义词:鸣响、吹响、鸣放。

反义词:寂静、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