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服的意思、草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服的解释

(1).草编的衣服。《书·禹贡》“岛 夷 卉服” 唐 孔颖达 疏:“凡百草一名卉,知卉服是草服。” 唐 刘湾 《虹县严孝子墓》诗:“草服蔽枯骨,垢容戴飞蓬。”

(2).草黄色的冠服。《礼记·郊特牲》:“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孔颖达 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故息田夫而服之也。”

(3).借指农夫。 南朝 宋 颜延之 《侍东耕》诗:“草服荐同穗,黄冠献嘉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均与古代生活习俗相关:

一、核心释义:草编的衣物

指用草、麻等植物纤维编织的简陋服饰,多为古代平民或隐士穿着。

出处: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记载:"草服,草制之服,贱者所衣。"

《汉语大词典》释为:"用草编织的衣服,古时贫民或隐士之服。"

二、引申含义:草制的容器

特指祭祀时用于盛放祭品的草编器皿,体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出处:

《周礼·天官·甸师》郑玄注:"草服,谓萑苇之属",指用芦苇类植物编制的祭器(《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版)。

三、特殊用法:素色未染的服饰

"草"通"皁(皂)",指未经染色的本色麻布衣服,多为丧服或朴素的日常着装。

出处:

《礼记·郊特牲》:"草服之制,以祀先王",孔颖达疏解为"素服"(《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化背景补充

"草服"是古代阶级与礼制的缩影:

  1. 社会象征:区别于丝绸华服,标志穿着者的平民身份或清贫志向;
  2. 礼制功能:草制祭器体现"尚质"的祭祀传统,素服则用于丧葬礼仪;
  3. 隐逸文化:成为文人归隐山林的符号,如白居易《草堂记》"衣草服,食藜羹"的描写。

权威参考文献: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王力等编《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草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及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义项:

  1. 草编的衣服
    指用草本植物编织的粗陋服饰,多为平民或隐士所穿。例如《书·禹贡》中提到“岛夷卉服”,唐代孔颖达注释“卉服即草服”,表明其材质特性。

  2. 草黄色的冠服
    特指秋季农闲时农夫佩戴的黄冠服饰。《礼记·郊特牲》记载:“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孔颖达疏解称此为季秋草色之服,象征农事结束后的休憩。

  3. 借指农夫
    因草服与农耕相关,古代诗词中常以“草服”代指农夫。如南朝宋颜延之《侍东耕》诗云:“草服荐同穗,黄冠献嘉寿”,此处通过服饰象征身份。

补充说明:部分现代解释(如)提到“草服”引申为官员辞职,但此用法缺乏古代文献支持,可能是误用或现代衍生义,需谨慎区分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百米保加利亚人熛炭拨火棒颤袅成丧晨轴出火怛惋涤棉布鼎跱二凤丰本浮谤复古赋事概众诡佞瑰儒横从鸿鹄志怀宠蕙心兰质将军灸疗具名刊字坤角儿老狐狸廉陛亮眼立瓜离畔俚医利源龙楼凤阙龙鱼媚媚密谕木厢南离强聒不舍欋疏人心扇伞山厓射击场折口福沈靖神虚师兵市狙私交穟穟滔荡调三窝四同福投入无舛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