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农夫。嗇,通“ 穡 ”。《韩非子·说林下》:“此嗇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 梁启雄 解:“嗇夫,本是收穀的田夫。”《说文·啬部》:“田夫谓之嗇夫。”
(2).指从事一般劳役者。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名为目营四海,实乃与里巷嗇夫同其傖陋。”
(3).农神。《古文苑·贾谊<旱云赋>》:“嗟乎!惜旱大剧,何辜于天;无恩泽忍兮,嗇夫何寡德矣。” 章樵 注:“嗇夫,田畯之神也。祈年则乐,田畯忍,旱不救。”
(4).古代官吏名。掌管币礼的官员。《书·胤征》:“瞽奏鼓,嗇夫驰。” 孔 传:“嗇夫,主币之官。”
(5).古代官吏名。司空的属官。《仪礼·觐礼》:“嗇夫承命,告于天子。” 郑玄 注:“嗇夫,盖司空之属也。”
(6).古代官吏名。检束群吏百姓的官员。《管子·君臣上》:“吏嗇夫任事,人嗇夫任教。” 尹知章 注:“吏嗇夫谓检束群吏之官,若督邮之比也。人嗇夫亦谓检束百姓之官。”
(7).古代官吏名。乡官。 秦 制,乡置啬夫,职掌听讼、收取赋税, 汉 晋 及 南朝 宋 因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嗇夫职听讼,收赋税。”《晋书·职官志》:“乡置嗇夫一人。”《宋书·百官志下》:“乡有乡佐、三老、有秩、嗇夫、游徼各一人……嗇夫主争讼。”
(8).古代官吏名。 汉 时小吏的一种。《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虎圈嗇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张守节 正义:“掌虎圈。《百官表》有乡嗇夫,此其类也。”《汉书·宣帝纪》:“既壮,为取暴室嗇夫 许广汉 女。” 颜师古 注:“嗇夫者,暴室属官。”《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立 考侯 、 康侯 庙,比园陵,置嗇夫。” 李贤 注:“嗇夫本乡官,主知赋役多少,平其差品。园陵置之,知祭祀、徵求诸事。”
(9).俭省节用的人。 明 张居正 《寿襄王殿下序》:“我嗇夫也,吾告子以嗇而已。”
“啬夫”是古代中国职官名称,其含义随历史发展呈现多层次演变。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该词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释义:
一、先秦农官职能
“啬夫”最初为周代基层农事管理者,《说文解字》释“啬”为“爱濇也”,段玉裁注引申为“收穑”之意。在《夏小正》等典籍中,啬夫负责督导农耕、征收赋税,体现古代以农为本的治理特征。该职能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撰的《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二、秦汉行政体系中的基层官吏
秦汉时期啬夫演变为县级以下行政单位负责人,《汉书·百官公卿表》明确记载“十亭一乡,乡有三老、啬夫、游徼”,其中田啬夫掌田地诉讼,库啬夫管仓储物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效律》中“啬夫免而效者,必明其故”等律文,印证其司法职能。相关考证见中华书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本。
三、敦煌文献中的特殊用例
唐代敦煌文书显示,啬夫在特定时期作为乡官头衔存在,如P.3559号文书载“洪池乡啬夫安某”参与土地分配事务。此用法在《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有详细笺注,反映地方行政制度的区域适应性。
“啬夫”一词的释义需结合古今语境及不同用法,具体如下:
指吝啬、小气的人,形容对财物过分吝惜,不愿分享或消费。此用法常见于日常表达,如“他是个啬夫,连请客都舍不得”。
在古代文献中,“啬夫”含义丰富,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指代职业或身份
官职名称
神话与德行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可参考《韩非子》《说文解字》等典籍。
北门管钥边捍并集避妖圈不相放赤盖当家人,恶水缸打旋磨儿大样订印端尹耳闻目睹贩商奋袖辅檠复种梗梗公冶怪媚管拘鬼罗刹国土纥干荷盘监壹鸡距净得精气神金奴银婢津贴掬诚牢利老头儿乐厉度邻交六钟溟极纳采纳罕撇虚凭衿剖腹産恰方前定千虑覃奥确商塞翁之马赸赸牲口棚舍生取谊俗教宿哲投卵脱藁菵露襪系稳静衔石鸟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