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守具的意思、守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守具的解释

守卫用的战具。《吕氏春秋·听言》:“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袭而非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 宋 叶适 《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札子》二:“昔 宇文粹中 论京城守具, 白时中 自谓事非经歷则不知,而况两阵决机有大於此乎?”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高斗枢》:“ 斗枢 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守具”是汉语中用于描述防御器械或设施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战争中用于城池、关隘等防御工事的武器装备及配套装置。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守”指守卫、防护,“具”指器具、设备,组合后特指军事防御体系中具有实战功能的物资储备。

从军事史角度考察,守具包含三大类:一是物理屏障类,如城墙、壕沟、拒马;二是攻击防御类,包括弓弩、擂石、狼牙拍;三是辅助装置类,含烽火台、悬门、铁蒺藜等。《武备志》记载,明代守城器具已达四十余种,按功能细分为侦测、阻击、反制等系统,形成完整的城防体系。

在语义演变层面,该词最早见于《墨子·备城门》:“守城之法,必数城中之木,十步一长斧,柄长八尺,此守具也。”说明战国时期已形成系统的守具分类标准。现代汉语中,该词常被引申比喻为维护安全的基础保障措施。

网络扩展解释

“守具”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shǒu jù,注音为ㄕㄡˇ ㄐㄩˋ,其核心含义为守卫用的战具。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定义
    指古代战争中用于防御的器械或装备,如城墙、兵器、防御工事等。
    例如《吕氏春秋·听言》中提到:“某国饥,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即通过“守具”的多少衡量防御能力。

二、字义分解

  1. “守”

    • 核心义:护卫、防守(与“攻”相对),如“守卫”“坚守”。
    • 引申义:遵守(如“守信”)、看守(如“守门”)、靠近(如“守着水源”)。
    • 古义:同“狩”,指巡狩或狩猎活动。
  2. “具”

    • 核心义:用具(如“家具”“工具”),或表示“具备”(如“具有”“粗具规模”)。
    • 其他义:备办(如“谨具薄礼”)、才能(如“才具”)。

三、历史用例

  1. 古代文献
    • 《吕氏春秋》以“守具寡”说明防御薄弱。
    • 宋代叶适在奏折中提及“京城守具”,强调防御工事的重要性。
    • 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高斗枢“大修守具”,体现实际军事应用。

四、扩展说明

“守具”一词主要用于历史或军事文献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对古代战争或城防体系的描述。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证,可参考、5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闇合拔砦卑屈毖宁笔洗不消说不异仓廒朝天一柱香箠令翠微宫大陵搭识大竈掉慄调娱断杼择邻读秒燔器风讯浮云富贵付之一叹功阀公牛孤露过不的毫无逊色赫赫有名后生小子换肩嘉平经折装噤哑祭赛渴赏燎原烈火六老拢总乱昏臝行媒妁梅黬命铺螟蜮莫折泥船渡河扑破情恕青筱箔泉石膏肓荣罗散逐霜毛肆訾台衡头发胡子一把抓推陈致新推调五起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