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开启祸端。 宋 文天祥 《鲁港之遁》诗序:“首祸之权奸,无救祸之理。” 清 梅曾亮 《朝议大夫台湾府知府盖君墓志铭》:“夫古人有身受重寄,一失守,纵贼出隘,奔腾溃漫,不可收拾者,人必举后此祸败之罪,归重於首祸之人。”
(2).祸首。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夏忠靖鸱吻诗》:“ 蚩尤 首祸,自创干戈之制, 轩辕 因戮之,处则象吻於宫,行则悬旄於纛,以示戒万世。”《明史·归善王当沍传》:“ 穀 魁 鼓煽流言,死不蔽罪,纵首祸而謫言者,非国体。”《清史稿·瑞怀亲王绵忻传》:“命 奕劻 与大学士 李鸿章 议和,诸国目 载漪 为首祸。”
“首祸”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开启祸端
指最初引发灾祸或争端的行为或人物。例如,宋代文天祥在《鲁港之遁》诗序中提到“首祸之权奸,无救祸之理”(),强调始作俑者难辞其咎。
祸首
即灾难或事件的罪魁祸首。清代梅曾亮在《盖君墓志铭》中写道“归重於首祸之人”(),明确将责任归于主导者。明代叶盛也以“蚩尤首祸”为例,暗喻战争的发起者()。
“首祸”兼具动态(引发祸乱)和静态(责任主体)的双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其使用多与历史事件、权谋斗争相关,现代语境中较少出现。
首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指灾祸的开端或最初的祸患。
首祸的第一个字,首,是由“首”字旁和“㫃”字形组成;共有7画。
首祸的第二个字,祸,是由“礻”字旁和“呙”字形组成;共有10画。
首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不属于现代汉字。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典文献中,如《史记》、《论语》等。
在繁体字中,首祸的写法是「首禍」。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首祸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首禍」。
1. 这次地震只是首祸,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灾难降临。
2. 他的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首祸,也给整个家族带来了困难。
1. 首恶(指罪恶的开端,也可以指一个组织或个人的首要罪行)
2. 祸害(指给人或社会带来灾祸)
3. 祸不单行(形容灾难连绵不断)
1. 首恶(作恶的开端)
2. 源头(问题的发生或根源)
3. 初祸(初始的灾难)
救星(指解救人们于灾祸中的英雄或力量)
平安(与灾祸相反,指没有灾难或危险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