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减少和增加。《宋书·袁淑传》:“且亦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邇旬次,何其裒益之亟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释藏, 唐 开元 中,五千四十八卷,嗣后屡增,几千餘卷, 陆子渊 谓今藏不应尚仍旧数,盖其閒或有所裒益也。” 清 赵翼 《岁暮荒景益甚设局劝赈》诗:“劝分乡谊为灾黎,裒益先将户籍稽。”
(2).见“ 裒多益寡 ”。
裒益(póu y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释:
减少与增加
指事物的增减、损益,常表示权衡利弊后的调整。如《汉语大词典》释义:“裒,减少;益,增加。谓减少有余,补充不足。”
例:裒多益寡(削减多余以补不足)。
引申为综合取舍
强调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分配,如《辞源》注:“裒集增益,引申为综合利弊加以调整。”
二字组合形成反义复合词,体现动态平衡的哲学概念。
用于描述经济调配或政策调整,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裒益:减少和增加;损益。”
见于古典文献,如王安石《风俗》:“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裒益取舍存乎时。”
权威来源: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 商务印书馆. 《辞源》(第三版)[M]. 2015.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裒益”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óu yì,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现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例如经济政策、文献整理等领域,形容对资源的合理调配或内容的修订完善。需注意其古雅色彩,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宋书》或《周易》相关解读。
暗暧凹入布宪铲运车醇质楚雨搭对獃气单打敁敠发灵傅堞工程弓剑广道龟子毫发不爽篁径活落藉莫觉罗学孔席不适口角风情宽勉冷冰冰流水席罗幌驴驹拔撅睦雍匿曜驽钝滂集墙头马上寝寃穷人穷幽犬马之劳鬈须軥録曲意奉迎溶溶滟滟瑞车濡尾三帅市买失刑诗雄属疏沓杯踏斗蛙鼓乡坝头箱簏相台嫌韵小损下陷燮调心长绠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