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名的意思、通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名的解释

(1) [tell one's name]∶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

来者先请通名

(2) [general name]∶惯用的称呼

详细解释

(1).古代称户籍。《商君书·徕民》:“民上无通名,下无田宅。” 宋 梅尧臣 《送少卿知宣州》诗:“州民还最喜,门下旧通名。”

(2).通报姓名。《汉书·雋不疑传》“﹝ 不疑 ﹞襃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 唐 颜师古 注:“上謁,若今通名也。” 宋 苏舜钦 《舟至崔桥士人张生抱琴携酒见访》诗:“有士不相识,通名叩余舟。” 钱锺书 《围城》六:“通名之后, 方鸿渐 倒窘起来。”

(3).总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4).通用的名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然则露版古今通名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晋乘》:“盖‘春秋’为记事之通名,乘则一国之专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名在汉语中具有名词和动词双重词性,其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以下是基于权威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名词义项

  1. 通用名称;总称

    指某一类事物共用的名称,与“专名”相对。例如不同种类的“苹果”都可统称为“水果”,“水果”即通名。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315页;《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08页。

    例句:在植物分类学中,“蔷薇科”是月季、玫瑰等植物的通名。

  2. 语言学中的普通名词

    在语法范畴中指代非特定个体的一般事物名称,如“山”“河”“城市”等。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第四章;《语言学名词》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二、动词义项

通报姓名;自称

指古代礼节中向他人告知自己姓名的行为,常见于文献记载的社交场景。

来源:《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补充: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


三、学术价值

“通名”概念在语言哲学、逻辑学及地名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及指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例如地名中的“通名”部分(如“长江”的“江”、“泰山”的“山”)反映地理属性分类。

来源:褚亚平等《地名学概论》第三章;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中关于通名指称的理论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通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一、地名学概念(核心含义)

指地名中表示地理实体类别的通用部分,与“专名”共同构成完整地名。例如:

二、古代文献中的含义

  1. 户籍代称
    如《商君书·徕民》中“民上无通名”,指户籍登记。
  2. 通报姓名
    古代礼仪中自报姓名,如《三国演义》中“曹洪、李典通名毕”。

三、语言学与命名规则

  1. 通用名称
    指某类事物的总称,如“水果”是苹果、香蕉的通名。
  2. 术语规范
    在标准化命名中,通名需符合类别特征,如“大厦”“花园”需满足相应建筑标准。

四、其他特殊用法


提示:若需了解地名管理条例等官方定义,可参考(深圳政府)和(省民政厅)来源;研究古代用法可查阅(《搜神记》等文献引证)。

别人正在浏览...

騃儿闇曶拔地襃被背对背弁慄毙命鬓蝉参定草娘长生库称事重拍垂直和短距起落飞机绰然有余贰醮法定准备率覆窟倾巢肤诉干打垒格尔尼卡更兴惯宠黑藻狠愎还魂秀才绘声绘色魂床挟册尖团戢戈鞠凶课令科杖昆仑奴两头和番立马盖桥凌蔑庐落拿追溺情佩剑柔魂三告官慎终承始缞帻寺庙私名踏飡媮合苟容推崇备至屠苏嗢石蘭曏来嫺雅消释销照闟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