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殓的意思、大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殓的解释

[encoffin] 把死人装进棺材

详细解释

见“ 大敛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殓”是中国传统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指将逝者遗体正式装入棺木的过程,标志着生者与逝者的最终告别。以下是详细解释及相关习俗:

一、基本定义

大殓又称“入殓”或“归大屋”,核心是将已穿戴寿衣的遗体放入棺材。这一环节通常伴随隆重的仪式,象征逝者“与世隔绝”。古时《礼记》记载的沐浴、设铭、招魂等流程,均体现了对逝者的敬意。

二、流程与习俗

  1. 入殓准备

    • 遗体需先停放于尸床或冰棺(现代常见),供亲友吊唁3-7日。
    • 入棺前会为逝者梳洗整理,并念诵“洗脸咒”等祷词。
    • 部分地区在棺内铺草木灰(防潮)或“五色土”(取自五方,象征回归自然)。
  2. 陪葬物品

    • 脚底放置物品:胡基(土块,寓意顶天立地)或金银元宝(象征“踩金踏银”,祈愿后人福泽)。
    • 手执物品:富者用金银锭,普通人家用铜钱或手帕,寓意“黄泉路费”。
  3. 时间与禁忌

    • 关中蒲城等地多在临葬前一晚完成大殓,部分区域则根据吉日择时(如涨潮时)。
    • 极端情况如“走马入殓”,即咽气后立即入棺。

三、文化意义

大殓仪式融合了生死哲学与宗族观念,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通过陪葬品、方位象征等传递对“身后世界”的想象。例如棺木材质多选柏木、杉木,喻示坚固长寿,而《礼记》中的规范则体现了儒家对礼制的重视。

如需了解具体地区习俗或更详细流程,可参考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殓(dà liàn)这个词源于汉语,意思是进行丧葬仪式,也可以指殡仪馆或殡葬事务。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大”(dà),右边的部首是“歹”(dǎi)。大字的笔画是3画,而歹字的笔画是4画。大殓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保持了相同的拼写。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大殓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然而,这些古代写法并不常见,而现代汉字的写法更加通用和普遍。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殓的例句: 1. 殡仪馆负责大殓和后续的葬礼仪式。 2. 他在大殓期间表现出了强烈的悲痛之情。 一些与大殓相关的词汇包括: 1. 出殓(chū liàn):指将尸体从居住地或医院运送到殡仪馆。 2. 启殓(qǐ liàn):指开始进行丧葬仪式,将尸体准备好供人们瞻仰。 3. 守殓(shǒu liàn):指在尸体旁守夜,负责看守并保护尸体。 与大殓的近义词可以是殡葬、丧事,而反义词可能是生死、出生。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