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滥竽充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砚》:“ 北齐 试士,其恶滥者饮墨水一升。”
“恶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滥竽充数”,即形容人或事物低劣、不合格却混迹其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宋代程大昌在《演繁露·砚》中记载:“北齐试士,其恶滥者饮墨水一升。”。此处指古代科举考试中,表现拙劣的考生需受罚饮墨水,侧面印证“恶滥”形容能力不足却勉强充数的行为。
部分资料(如)提出“恶滥”意为“泛滥到令人厌烦”,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且未见于主流词典或文献。建议以“滥竽充数”为优先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演繁露》等古籍。
恶滥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恶”和“滥”。
“恶”的部首是心,总共有8画,而“滥”的部首是水,总共有13画。
“恶滥”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儒林传》中,用来指称恶劣的行为和滥用权力。
繁体字的“恶滥”为“惡濫”。
在古代写法中,“恶滥”的“滥”字写作“澜”,意思仍然是不正当行为。
1. 他的行为非常恶滥,众人对他感到愤慨。
2. 这个公司存在恶滥的管理问题,需要进行整顿。
恶劣、滥用、滥伐、滥杀
恶劣、恶行、恶状
善良、正当、合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