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irst month of autumn] 秋季的头一个月,即阴历七月
秋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秋。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诗:“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宋史·儒林传二·胡旦》:“今年初秋至六年,镇在 燕 分。”
初秋是汉语中表示季节变迁的专有名词,指秋季的初始阶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初秋特指"农历七月,公历8月至9月间的时段"(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这个时段在传统节气体系中对应立秋(8月7-9日)至白露(9月7-9日)之间。
从气候特征分析,《辞海》记载初秋呈现"暑热渐退,凉意始生"的过渡性特点,日平均气温从25℃逐步降至20℃,昼夜温差增大至8-10℃(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7版)。此时梧桐开始落叶,稻谷进入乳熟期,符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物候特征。
古称体系里,初秋又称"孟秋"(《礼记·月令》)、"早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尔雅·释天》将其对应十二律中的夷则律(来源:中华书局《尔雅注疏》)。现代气象学将初秋界定为"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22℃的初始时段"(来源:中国气象局《气候季节划分标准》QX/T 152-2012)。
“初秋”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初秋指秋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秋”。在传统历法中对应农历七月,而现代气象学中通常指阳历9月(部分资料提到8月7-9日的立秋节气为初秋起点)。
古诗词中常以初秋寄托季节变迁的感怀,例如:
注:若需了解不同历法对初秋的具体时间划分差异,可参考气象资料(如、8)或古籍注解(如、5)。
闇俗奥兰不欺暗室察今知古禅说诚勤成议传讲慈怜肥遁封笔府报凫伏服满跟脚里官僚资本主义贯头钱号纸呵噭河厅宏溥荒幼浑浑蹇滞交让冠羯膻筋道鯨飲金简积钱旧唱勀剥榄糖敛钱列罗烈暑礼竟离伦鳞集毛料磨劲末尼逆俦颇陵青陵台染手蜃蛤深解市井人梳空四言诗贪嗜天财统合驼鸟外翼卍字魏科小鼓孝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