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忠;坚持操守。 汉 王逸 《九思·逢尤》:“念灵闺兮隩重深,愿竭节兮隔无由。” 三国 魏 曹操 《陈损益表》:“顾恩念责,亦臣竭节投命之秋也。”《新唐书·程异传》:“能厉己竭节,悉矫革征利旧弊。” 宋 王安石 《次韵张唐公马上》:“竭节初悲力不任,赐身终愧繆恩临。”
“竭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ié jié,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但主要包含以下两层解释:
尽忠;坚持操守
指对职责、信仰或道德准则的忠诚与坚守,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现代引申:竭尽全力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全力以赴、毫不保留地努力”,强调行动上的彻底性。
需注意“竭节”与“竭诚”“竭力”的区别: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参考《九思》《新唐书》等文献原文。
竭节是一个动词词语,意为竭尽全力,全神贯注。它表示一个人在做某事时,毫不吝惜自己的力量、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竭节的部首是竹(zhú),笔画数为13。
竭节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多在文言文和古代诗词中使用。在繁体字中,竭节的写法为「竭節」。
古代汉字中,「竭」的写法稍有不同,为「積」。
1. 他为了完成这个项目,竭节努力了好几个月。
2. 运动员在比赛中竭节拼搏,最终获得了金牌。
1. 竭尽全力:指全力以赴,不遗余力。
2. 全神贯注:表示专注、专心致志。
放纵、漫不经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