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侣的意思、诗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侣的解释

诗友。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醉思诗侣有同年,春叹翰林无暇日。” 元 吴师道 《野中暮归有怀》诗:“酒禁未开诗侣散,菊花时节自登临。” 清 曹寅 《期卓子任及诸同人不至》诗:“僂指巡诗侣,行期阻片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侣"是汉语复合词,由"诗"与"侣"组合而成,特指能共同创作、鉴赏诗歌的知交好友。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人创作,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固定用法。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诗侣"指"诗友;能在一起谈诗论文的朋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其核心特征包含三重意蕴:

一、创作互鉴:苏轼在《答周循州》中"诗侣时应琢新句"的描述,展现诗人间切磋诗艺的交往模式(《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这种关系突破普通友朋的泛泛之交,强调以诗歌为媒介的精神共鸣。

二、审美共情: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记载"诗侣相携泛剡溪",凸显文人结伴寻访山水以激发诗兴的传统(《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四十八)。其本质是审美情趣的高度契合,在自然意境中共创诗意。

三、身份标识:该词多用于文人群体内部称谓,如《全宋词》收录刘辰翁"招得吟诗侣"的词句,折射出宋代文人结社作诗的风尚(中华书局1999年版)。这种称谓具有阶层属性,特指具备诗歌创作能力的知识分子群体。

从语义演变观察,"诗侣"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古典意涵,但使用场景已拓展至文化评论领域。李山在《中国文学史》中论及"唐宋诗侣的交往模式",将该词纳入文学史研究范畴(中华书局2005年版),显示出传统词汇的学术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诗侣”是一个源自古典文学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引申义及文化背景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面含义

由“诗”(诗歌)与“侣”(伴侣、伙伴)组合而成,字面意为“诗歌的伴侣”。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1. 诗友的代称
    指志同道合、以诗歌相交的朋友,常见于文人雅士的交往中。例如:

    • 唐代白居易《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提到“醉思诗侣有同年”,以“诗侣”指代同年结交的诗友。
    •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中“谢他酒朋诗侣”,将“诗侣”与“酒朋”并列,凸显以诗会友的雅趣。
  2. 精神共鸣的象征
    超越普通友谊,强调心灵契合与情感共鸣。如杜牧《渡吴江》“文园诗侣应多思”,暗含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三、历史用例特点

“诗侣”不仅是对诗歌爱好者的泛称,更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精神共鸣的深层文化意蕴。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诗句中的用法,可参考《全唐诗》《宋词选》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艾年霸道横行杯中之物柄任逼耸磻礴昌歜出饭单食打油歌掉以轻心蕃变绀发高材捷足功载和歌灰顶辉如或许饯腊家缘过活解袂阶勋旧司寄坐勘鞫了饮历年六籍流庽龙笙路银緑昌明马圉眉史目卧南陵南熏内艰飘霏铺卒抢市琼刃衢闾曲秀才妊身莘莘十八侯书草啴唌桃花面縚线铁立隤缺危主遗酌闻信乌私香葱袭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