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铺兵。《元史·兵志四》:“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齎文书以行。”
“铺卒”是古代的一种职业,主要指负责传递文书、维护驿道等工作的士兵,常见于元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根据《元史·兵志四》记载,铺卒即“铺兵”,属于驿站系统的一部分。他们通常携带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并负责递送官方文书。
职责与装备
历史背景
元代驿站制度发达,铺卒作为基层通信人员,是维持中央与地方信息畅通的重要环节。其工作性质类似后世的邮驿系统。
注意:部分网络词典(如)将“铺卒”解释为“平铺直叙的言辞”,但这一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以《元史》等史料记载的“铺兵”含义为准。
《铺卒》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旧时官府差役。他们负责为官府铺设道路、护送犯人等任务。
《铺卒》这个词的部首是“钅”(金)和“卓”(ㄓㄠˊ)。
从部首来看,可以看出与金属有关;从拆分笔画来看,可以看出整个词由11画组成。
《铺卒》一词的来源较为明确,它最早出自古代辞书《尔雅》中的“官吏”一词。在《尔雅》中,有一句话:“铺卒者,差官於道者也。”意思是“铺卒者,被官府差遣在路上执行任务的人。”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专指官府的差役。
《铺卒》在繁体字中是「鋪卒」。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铺卒》古时的写法为「鋪卒」。
1. 宋代时,徽宗皇帝特地命令铺卒为皇宫修筑翠微山房。
2. 据传说,有一位勇敢的铺卒成功地把盗贼绳之以法,保护了村庄的安全。
1. 铺路:指为了交通畅通而修建道路。
2. 铺设:指将一物品摆放在某个地方。
3. 卒业:指完成学业、毕业。
近义词有官吏、差役、差官。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由于铺卒是指官府差遣的人员,可以把非官府差遣的人员视为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