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子的意思、石榴子的详细解释
石榴子的解释
(1).石榴的子粒。
(2).宝石名。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石榴子》:“石榴子出南蕃,类玛瑙,颜色红而明莹,如石榴肉相似,故名曰石榴子,可镶嵌用。”
词语分解
- 石的解释 石 í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石。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石 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
- 榴子的解释 石榴的子实。 唐 李商隐 《石榴》诗:“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安石榴》﹝集解﹞引 陶弘景 曰:“有甜、酢二种,医家惟用酢者之根、壳。榴子乃服食者所忌。”
专业解析
石榴子,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指向植物果实和矿物宝石:
一、基本释义:石榴的种子
- 指代对象: 指石榴(Punica granatum L.)果实内部包裹的众多颗粒状种子。
- 形态特征: 通常呈多角形或不规则的多面体,晶莹剔透,颜色多为鲜红、粉红或白色,紧密排列在果实隔膜形成的“房间”内。其外层包裹着多汁可食的假种皮(即通常所说的“果肉”)。
- 食用与口感: 人们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包裹种子的多汁假种皮,口感酸甜。种子本身(即狭义的“石榴子”)质地较硬,一般不直接食用,但有时会连同假种皮一起咀嚼或榨汁。
- 象征意义: 因其数量众多、紧密聚集、色泽红润,常被赋予“多子多福”、“团结紧密”、“红红火火”等吉祥寓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物。
- 来源参考: 该释义是“石榴子”最基础、最广泛的理解,常见于各类汉语词典对“石榴”词条的阐释中,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在解释“石榴”时会提及果实内部结构包含种子(石榴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也有相关描述。
二、引申释义:石榴石(矿物)
- 指代对象: 指一种名为“石榴石”(Garnet)的宝石或矿物。这是“石榴子”在矿物学和宝石学领域的引申用法。
- 得名缘由: 因该矿物的晶体形态(常见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和颜色(尤其是红色、深红色品种)与石榴果实内部的种子(石榴子)极为相似,故得此名。
- 矿物特性: 石榴石是一组化学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矿物,并非单一矿物。常见颜色有红色(如镁铝榴石、铁铝榴石)、绿色(如钙铝榴石)、橙色、黄色、紫色等。具有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硬度较高(6.5-7.5)。
- 用途: 透明色美的石榴石可作为宝石(俗称“石榴子石”或简称“石榴石”),用于制作首饰。不同品种的石榴石在工业上也有应用(如研磨材料)。
- 来源参考: 该释义在专业的地质矿物词典和宝石学著作中明确。例如,《地质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石榴子石”作为“石榴石”的别称收录。《系统宝石学》(张蓓莉主编,地质出版社)详细描述了石榴石族矿物的特征,并明确指出其因形似石榴籽而得名。
网络扩展解释
“石榴子”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结合不同领域的解释如下:
一、植物果实部分
-
基本定义
指石榴(安石榴科植物)的籽粒,即果实内部包裹的颗粒状种子。其干燥后可作为中药材使用,性味酸、甘,温润,具有治疗胃寒、培根寒症等功效。
-
药用价值
根据《藏药名》记载,石榴子需在秋季果实成熟后去除果皮并晒干,用法用量为5~12克,贮藏需通风干燥。
二、宝石名称
-
来源与特征
一种产自南蕃(今东南亚地区)的红色宝石,因颜色红润、质地明莹,类似石榴果肉而得名。明代《格古要论》记载其“类玛瑙”,常用于镶嵌工艺。
-
文化意义
在古代被视为珍贵装饰材料,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
三、其他引申含义
在汉语中,“石榴子”偶尔用于比喻外表华丽但内容空洞的事物,例如:“这篇文章像石榴子,看似丰富却无实质”(来自成语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药用炮制方法或宝石鉴别细节,可查阅《格古要论》或中医药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不胜杯杓骋技莼羹鲈脍寸劲儿滴笃洞瞩娥眉鄂托发功法兰西第一帝国贩官鬻爵坟籍附加刑敷珍槁枲根本智骸骨酣乐横眸欢呼讙惊计贡机解进恩九野髡人来兹林涛流眺陋圃躶葬鲁削没底门夫摹刻能底沤罨攀绊蒲矢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妻夫情客气壮如牛箬壳少常声应气求神祗湿淋淋瞤动死不旋踵酸感苏州讨脸同伍土硎文字饮綫儿消寒图邪慢协议